每天20万人进出的义乌商贸城,周边道路拥堵——
敢问路在何方
记者 包敦远
本报义乌4月8日电
记者 包敦远
义乌商贸城周边摊位超过6万个,平均按每个摊位3人计算,加上客户和其他人员,保守估计也有20万人。20万人每天早晨蜂拥而至,到傍晚接踵而返,拥堵程度可想而知。
今天,佳友民情快车开到商贸城最拥堵的点位之一——北城路与稠州北路交叉口,感受这里的“堵点”,体验他们是如何像商品一样“分销”车流的。
半小时出不了市场大门
早高峰时段,记者来到商贸城门口,稠州北路南向北的车辆早已排起了长队。距离市场大门不到50米的位置有一个公交车站,出站的公交车与蜂拥进入市场的车辆形成交汇,导致通行不畅。
而市场大门与北城路约300米的路段之间,有一个北向北调头的口子,调头后的车辆连续三个变道进入市场,与大量的直行车辆形成交汇,同样也大大降低了此路段的交通流量。
批发市场摊主赵先生与好友合伙经营着一家玩具店,店里有5人,2人自驾车,3人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赵先生和绝大多数经营者一样,家住城南而工作在城市的东北角,每天必须在浩浩荡荡的车流中穿越城区。
无论上班还是下班,让他最为头疼的就是经过北城路与稠州北路交叉口。“从我家到市场怎么走都不超过10公里,但每天早晚高峰单趟起码要用上一小时,经常下班时,仅在市场大门内就堵上半小时。”赵先生说。
店员小王接过话茬:“乘坐公交车不会堵在市场里,但车外拥堵车内拥挤,经常被挤得难以呼吸。”
不过,赵先生解释道:“现在拥堵加剧,主要是城北路在建地下通道,为的是缓解交通拥堵。除了这个路口外,市场附近其他路口也都不轻松。”
规划欠缺交通意识弱
本地人口只有30万的义乌,城市道路仅仅500公里,而机动车保有量却达到了39万辆,还不算外地进出的大量货车。
除了机动车保有量与日俱增的客观因素外,交警部门对市场附近拥堵原因进行了剖析:
城市交通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需求,无法形成科学的交通网络体系;
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停车场、停车库被挪作他用,不少车辆直接停泊在马路上,影响通行;
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公交网线、站点的设置和布局都不够科学,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跟不上,尤其是快速公交网线缺乏;
货车、客车、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残疾车、三轮车混行,有的路段人车不分离,相互挤占道路资源,交通秩序混乱,险象重生甚至造成事故;
城区的四个交警中队仅有38名民警,而每天事故接警量约400起,如按三分之二的警力上路计算,平均每名民警要管13.8个红绿灯路口。交警警力不足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排堵保畅的现实需求,科技人才紧缺都是导致交通效率低下的原因。
多途径“分销”车流
继在商贸区实施错时上下班措施后,义乌又逐步像商品一样“分销”车流,比如增加立体停车楼和行人过街设施等,北城路下穿工程就是其中一个项目。
记者从义乌市江东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了解到,此项目范围从工人北路以西到公园东路交叉口(东青溪)处,主要与福田路、稠州北路相交,改造路线全长1940米。
北幅下立交全长1100米,南幅下立交全长510米,均为单向三车道,地面铺道按双向6车道布置。
北幅下立交在世贸中心地下一层位置设有一对进出匝道,方便下立交与世贸地下一层交通转换。
在国际商贸城一期地下停车库处(海关路位置)也设有一入口匝道,方便商贸城一期地下停车库的车流通过下立交向西快速疏散。
此工程概算总投资5亿多元,内容包含隧道、道路、排水、各类设备安装等,总工期为840天。
义乌交警大队教导员朱向荣对记者说:“这个工程竣工后,再加上科学管理,将有效分流进出商贸城的车辆,北城路与稠州北路口这个‘堵点’,也将会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