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铁牛耕田跑得欢

  本报桐庐4月8日电

  通讯员 叶晶 唐志立

  见习记者 白丽媛

  “太阳大,大棚里早稻秧苗会烫伤的,快把育秧大棚打开,通通风。”“拖拉机再多耕几个来回,泥打碎点,田耕平点。”14时,桐庐县分水镇大路村横山畈省级粮食功能区,一台拖拉机开足马力在田野中驰骋。在拖拉机发出的轰鸣声中,桐庐陈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早德大着嗓门指挥社员工作。

  在江南镇荻浦村的其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院子里,社员们正将一台台农机具从车上卸下,有播种机、插秧机、手扶拖拉机等。农机技术人员正在向社员们讲解各种机械的使用安全规程、操作方法和原理,并不时地进行操作示范。站在一旁的社长钱其德指着发芽机说:“发芽机可帮了大忙。以前种子发芽,一般需要3天左右,既要烧火控温又要人工管着。现在用发芽机进行催芽,只需10多个小时,种子就能破胸露白了,而且发芽率又高。”

  随着土地流转的增多,种粮大户的出现,原先牛耕木犁的耕作方式逐渐被先进的农业机械所取代,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桐庐县也悄然兴起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一条龙”服务。

  “我现在每年年初就和当地农民签订全年代耕代收协议,自己不仅不需要再‘泡’在田间,更帮助附近农民节约时间,提高效益。”陈早德说,他今年打算机插早稻500亩左右,靠的就是农业机械化操作。

  “以前是这样插秧的。”村民申屠大伯边说边比划着,“双腿泡在水田里,即使是累得直不起腰来,一天也只能插1亩田左右的秧苗。要是请人来插秧,一天人工费每人就得花去100多元,真心疼。”站在一旁的农机站工作人员接过话头:“用插秧机插秧,一亩田的成本大概在120元左右。每天能插秧30多亩,相当于30多个劳动力。”

  在田间,技术人员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插秧机所到之处,一排排整齐而又分布均匀的水稻秧苗,绿油油地仰望蓝天,20多分钟时间,一亩田就“搞定”了。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铁牛耕田跑得欢 2013-04-09 2977653 2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