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中华鳖,强势归来

  这里是位于萧山围垦区十一工段的金达龚老汉水产养殖公司。1000多亩清洁的水面被整齐地割成200余个池塘,阡陌纵横的小堤两侧种满香樟。从养殖场向外步行10分钟,将直面波涛汹涌的钱塘江入海口。

  外塘一隅,30亩的温室大棚依次排开。掀开大棚的一角望去,一只只杯口大小的甲鱼贼头贼脑、游得欢畅。就在这又湿又热的温室内,龚金泉培育稚苗鳖种。

  可别小看这些小甲鱼,它们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华鳖。有关它的传说,从《淮南子》中“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开始,就从未间断。3000多年前,西周还设有专职“鳖人”,为帝王捕捉甲鱼。

  这种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就繁盛起来的古老爬行动物,不仅是古人心中的图腾与神兽,还因沧海桑田的变迁遍布我国大部分淡水水域。

  而龚金泉之所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他引领中华鳖的“回归”息息相关。

  上世纪90年代,吃甲鱼进补逐渐在国内消费市场上兴起,人工养鳖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

  但因大肆搜罗产蛋种鳖,我国各大水域的中华鳖野生种质资源日益匮乏;国内人工饲养的中华鳖,因区域之间频繁“倒种”、“炒种”,导致近亲繁殖日趋严重;一些中华鳖还被用以泰国鳖等各种来路不明的鳖种杂交,中华鳖固有种群的优良性状严重退化……

  “疾病频发、生长速度缓慢、成活率也低,很难找到纯种的好苗。”龚金泉回忆起最初几年养殖的情形,因为没有好的稚鳖种苗,辛辛苦苦一年养下来,每只甲鱼增重不到0.5斤,发病、死亡率却高达40%。

  “要么就不养,要养就养最好的。”龚老汉的执拗劲头上来,决定选育良种中华鳖。

  几经考察,中国和日本的甲鱼同祖同源,生物学特质相似。日本的岛国特质,使这一相对隔绝的品系“血统”纯正,比国内的中华鳖生长更快、病害更少。

  1997年,龚金泉从日本长崎引进中华鳖种蛋5万只进行孵化;次年,他又从日本福冈引进纯种中华鳖种苗饲养。在这两类中华鳖中,他选择个头大、肉质好、不易发病的好苗子,让二者杂交。

  在产出的下一代中,再挑出其中的精英交配,再产后代,再杂交……只只甲鱼“强强”婚配,如此循环往复。历时8年,经过5代以上的繁殖,稳定性状的纯种中华鳖终于“回归”。

  这位痴迷于甲鱼的农民甚至推翻了日本科学家的论断——以往放养甲鱼,要按照雌雄4∶1的配比投放,但甲鱼“一夫四妻”的家庭生活并不和谐,雄鳖经常对雌鳖实施“家暴”,“好斗的甲鱼一旦被咬伤,离发病死亡也就不远了”。他对雌雄配比反复试验,最终确定雌雄最佳配比为8∶1或9∶1。

  正是因为“中华鳖良种选育及推广”项目,龚老汉“PK”掉全国其他24名农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工人农民创新奖”。他也是自2006年我国设立“工人农民创新奖”以来,浙江省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中华鳖,强势归来 2013-04-09 浙江日报2013-04-0900012 2 2013年04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