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义乌市场建设30年
大事记

  1.1982年9月,义乌小商品市场正式开业

  早在清代,义乌人就有每年冬春农闲之时,肩挑“糖担”,手摇“拨浪鼓”,去外地“鸡毛换糖”的传统。

  1979年初,廿三里、稠城两地的农民自发在稠城镇县前街歇担设摊,出售针头线脑等小百货以及板刷、鸡毛掸等家庭副业产品。1980年移至北门街经营。1982年上半年,移至湖清门,继而向新马路北段延伸,经营方式转以批发为主。

  1982年9月5日,稠城镇湖清门小百货市场正式开业。市场内持有营业许可证的个体商贩200户,持临时许可证和提篮叫卖的共600多人,每市参加购销交易人数一般有3000余人,多时可达5000多人。义乌小商品市场从此发轫。

  2.确立“兴商建(县)市”发展战略

  1984年10月,义乌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兴商建县”的战略。1985年2月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义乌县委以《兴商建县、振兴义乌》为题作了典型发言。从此,义乌始终坚持这个战略不动摇,先后提出了“以商促工”、“以商强农”、“以商兴城”、“以商富民”等一系列发展策略,丰富和发展了“兴商建市”战略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3.从托运处到义乌港,30年交通、物流大发展

  义乌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港和全国最大的零担货运配载物流枢纽,也是浙江省3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并且是重点培育的四大现代物流枢纽之一。义乌有设施齐全的国际物流中心及5个专业货运市场,有国内外各类物流企业2311家,全球20强海运集团有18家在这里设立办事处,义乌物流可直达320多个大中城市。

  4.义乌机场军民合用,架起空中“黄金走廊”

  1988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同意义乌机场军民合用。1991年4月1日,民航站举行首航仪式,开通义乌——广州、厦门两条航线。1993年、2006年,市政府筹措4亿元资金,两次对机场进行改、扩建。民航站自1991年建成通航以来,先后开通了21条航线,已初步构建了通往13个城市的网络布局。年旅客吞吐量也由1991年的1.28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76.2万人次。

  5.撤县建市,加速城市化进程

  1988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义乌县建制,设立义乌市,开启了城市化建设的征程。之后,经过1992年实行“撤区扩镇并乡”,2001年、2003年两次调整行政区划,形成了6个镇、7个街道的行政区划格局,城市化进程驶入快车道。

  6.提炼“义乌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弘扬

  1988年7月至1989年5月,县委宣传部向全县发起“义乌精神”征集活动,提炼“义乌精神”为“勤耕、好学、刚正、勇为”。1993年,又总结形成了“勤业兴商、诚实守信、以小做大、敢为人先”的市场精神。2006年上半年,市委组织开展新时期“义乌精神”大讨论活动,确定新时期“义乌精神”表述语为“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

  7.国有土地使用权改革,商城敲下第一槌

  1991年6月22日,经省政府批复,原则同意义乌为国有土地使用权改革试点。1991年8月5日,义乌举行首次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将站前小区高架桥下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拍卖,最高价为每平方米6200元。1992年6月,在廿三里进行乡镇试点,并逐步向全市铺开。义乌国土改革经验与深圳、珠海一起,由国务院向全国推广。

  8.“划行归市”,引领市场专业化发展

  1992年,篁园市场营业后,市工商局对1.3万个经营户实行“划行归市”。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市场商品价格等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了生产基地的专业化,同时也有利于对市场进行系统规范管理,实现整体提升。划行归市,使义乌市场有别于全国其他市场,对义乌市场拓展具有重大意义。

  9.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强化市场产业支撑

  1992年5月,义乌城南开发区成立并实施首期开发,1994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更名为义乌经济开发区。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十大先进开发区”。201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转22版)


浙江日报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00021 义乌市场建设30年
大事记
2012-12-06 浙江日报2012-12-0600010;浙江日报2012-12-0600014 2 2012年12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