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义乌市场建设30年
大事记

  (上接23版)

  义乌市场建设30年

  大事记

  自2004年6月作出建设“平安义乌”的决策以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共同参与,上下一致、政令畅通的工作格局。全市社会政治持续稳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矛盾纠纷大量化解,社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8.5%。

  2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3年6月,市政府出台《义乌市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实施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以“道路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小五化”建设。2003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义乌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和《义乌市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截至目前,已启动旧村改造181个村,54个村已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共有970个标准篮球场、800多个室内体育活动室、617条健身路径和20余个门球场。

  群众文化蓬勃发展。连续成功举办了21届农村文化节,“江滨之夜”广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跃,农村文化阵地、文化队伍建设全面开花。大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全市已有近26万农民经过各类学习培训,转移到二、三产业工作,2.1万人通过进修提高了学历,“市民读书政府买单”助推创业创新。

  全市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每年安排2亿元以上加强教育基本建设。打破行政区域阻隔,以“三集聚”为目标推进村完小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工程,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发展。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健康工程,镇街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

  25.向全球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义乌取得小商品贸易定价定标话语权

  2008年7月3日,商务部发布2008年第48号公告,正式批准《小商品分类与代码》出版发行,并于2008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统计显示,中国小商品城现有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它的实施对规范我国小商品行业分类,统一生产标准,指导我国小商品生产和对外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6.省委、省政府总结“义乌发展经验”,义乌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进典型

  2006年4月30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义乌人民创造的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经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08年,义乌被列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27.“小商品城”完成三期市场定向增发,政府对市场调控能力增强

  2007年12月10日,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将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资产以非公开发行股票认购方式注入“小商品城”。2008年8月1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核准“小商品城”向义乌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行45131806股人民币普通股购买相关资产,市政府通过义乌国资公司间接持有小商品城55.82%的股份,从而实现了对小商品城的绝对控股权。

  28.历经8年建设,国际商贸城成为全球最大单体建筑

  2001年9月至2008年10月,商城集团分期完成了国际商贸城一期、二期、三期一阶段建设并投入使用,总投资80亿元,市场经营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商位4万余个。国际商贸城的建设,实现了义乌市场的多项突破。义乌市场成为“世界超市”,国际商贸城被评为全国唯一的4A级旅游购物景区。

  29.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成为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5月6日,国家相关部委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在义乌召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标志着义乌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30.十三次党代会上,义乌提出建设“两区六城”新战略目标

  2012年初,义乌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先行先试,全力建设“商贸特区”;创新思路,全力建设“市场新区”;扬长避短,全力打造“六个特色城”——国际陆港城市、金融生态城市、制造业洼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文明信用城市、幸福和谐城市。


浙江日报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00024 义乌市场建设30年
大事记
2012-12-06 浙江日报2012-12-0600008;浙江日报2012-12-0600009;浙江日报2012-12-0600010 2 2012年12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