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打造“国际商贸特区”
幸福和谐城

  打造“国际商贸特区”

  幸福和谐城

  在举国上下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义乌迎来了建市场30周年。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大力推进“两区六城”建设,为争当“两富”现代化浙江排头兵夯实基础,这是义乌回望30年峥嵘岁月踏上新征程的目标。

  30年来,“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演绎出“无中生有、有中生奇、无奇不有”的改革发展传奇,实现“五大跨越”——

  从传统农业小县到全国经济强县的跨越。目前义乌已被列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是浙江首个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的县市;

  从马路市场到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跨越。目前市区内拥有47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7万多个商位,经营着170万种商品,年成交额连续21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之首;

  从工业小县到工业强市的跨越。全市有2.67万家工业企业,其中饰品、拉链占全国20%以上份额,无缝内衣产量占全球30%,拥有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高新企业7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6家;

  从内陆小城到国际化都市的跨越。目前已与2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设有3000多家境外企业常驻机构,有18家世界著名船舶航运公司设立代表处,年入境外商超过40万人;

  从温饱不足到富裕小康的跨越……

实践现代商业文明 “义”字铸商魂

  “这里出售诚实,因为相信诚实”。在每天人流如潮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五楼旅游购物中心,有一家“无人值守10元店”,店内各式商品统一售价10元。店主何强今年46岁,来自江西。他说,商摊从7月1日开张,到目前为止,月营业额平均达6000元左右,店内没有少过一件商品、一分货款。

  “我在义乌做生意9年了,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做生意诚实最重要。”基于此,他试着把摊位交给“诚实”看守。事实证明,这里交换商品的同时也交换着商业文明中最重要的“诚信”。

  读着义乌商务局组织的“市场30年经营模范30佳”的上百份推荐资料,发现每一位人物从创业到事业有成的感人故事中,处处闪着诚信之光。

  1989年就开始经商的吴汝中,他的口头禅就是“做生意,要细水长流。只有诚信,才能留住每一位顾客”。一次,他向上海红双喜厂家购进价值5万元的乒乓球拍,货到一看,型号不对,这批球拍价值要高出2万多元。他立即给厂家打电话说明情况,马上补汇2万元。

  国际商贸城五区二楼61369商位的黄克勇,从2004年开始担任义乌床上用品同业公会会长。为帮助别人拓宽经商之路,他撤掉了自己在湖南、四川、江西等地的分销商,让别人去做总代理。

  今年3月,巨龙箱包董事长邵宝玲把价值500多万元、1万多只稍有瑕疵的拉杆箱销毁。邵宝玲说,义乌市场至胜法则是诚信,她不能坏了这条法则。

  在义乌,“义商”这个名词,正由地域概念逐渐演化为道德概念。今年6月,本报和义乌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义乌——信行天下”的价值观大讨论,得到社会强烈反响支持。

推进“全域城市化” 城乡无边界

  义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十分重视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全省率先实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成为“村庄整治”的发源地。2008年8月,义乌成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4年来,义乌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战略定位,实施以“两转一保”为目标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基本社会制度设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不再设置城乡间的藩篱,通过人口、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步伐。

  目前全市195个村启动旧村改造,完成农房改造4.1万户,农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达到68.8平方米;启动34幢农村高层公寓建设,将传统村庄改造成高品位的城市小区;90%以上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农民收入90%以上来自非农产。

  这次选择的东南西北四个非典型农村,不论居住环境还是产业结构以及村民的生活状态都已趋向城市化、市民化,城乡已没有边界。

  ——大陈镇大陈一村

  地处义北,640户1700人。外来人口2.6万人。衬衫服装企业200多家。2000年开始旧村改造,是义乌新农村建设启动最早的村庄之一。大陈一村是被誉为“中国衬衫之乡”大陈镇衬衫工业的“摇篮” 。村总支部书记吴英琦介绍说,1982年开始,大陈一村开始出现大量衬衫家庭作坊,而真正让大陈衬衫发展的还是义乌市场。1995年宾王服装市场开业,大陈衬衫在市场里有了6000平方米的集中展示商位,同台良性竞争使大陈衬衫快速提升质量、打响品牌。目前,大陈一村有200多个服装品牌,还拥有众多的企业管理人才。

  ——佛堂镇鲁雅村

  地处义南,200多户466人。2003年、2007年、2009年村里采取高低结合、分批开展旧村改造,两幢高10多层的公寓楼拔地而起。担任村党支书30年的叶菁赛说,30年前耕地少,黄青不接时,村民填不饱肚子是常事。有了市场,才有今天村民的一切。目前,村里90%以上的农户都从事加工纸品包装,成为纸品包装专业村。

  ——城西街道夏积塘村

  地处义西,200多户700多人,2004年进行旧村改造。现在正在进行第二期改造。58岁的村委主任滕永伟在1980年退伍后,选择回乡创业,他说:“村里已有人在搞联托运,很发财的。”就是这个决定,使他现在成了亿万资产拥有者。

  他们村的老老小小几乎都和物流有关,老板、押车、发货、送货、收货、开票、过称等等,都是乡亲们齐上阵。如今,户资产平均在千万元以上。他们依然从事着物流行业,用心织起义乌快捷、低成本、四通八达的物流网。

  ——廿三里街道下娄村

  地处义东,316户985人,义乌小百货市场的发祥地,货郎担是村民的共同记忆。目前正在进行旧村改造,8幢20层高楼正拔地而起,下娄村已撤村改居,全部村民转为非农户口。

  善经商能经商是义东人的基因。1999年担任村支部书记的骆福金说,当时要建工业园区征用村里土地时,他就向政府提了一个要求:给村里规划建造一个综合市场。骆福金说,与其与政府讨价还价,多争取点土地征用款,还不如给村里留下一个可以钱生钱的市场。事实也是如此,7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市场加上70多间店面,集体净资产从2010年的1300多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500万元,期间还为村民交纳保险累计570万元。

打造“国际商贸特区” 幸福和谐城

  义乌未来怎么样?未来义乌城市发展要按照“200万常住人口、1000万流动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标准,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努力建设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重要核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样板。

  为此,义乌已描绘出发展方向——两区六城”。“两区”就是“商贸特区”、“市场新区”,是核心和关键;“六城”就是国际陆港城市、金融生态城市、制造业洼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文明信用城市、幸福和谐城市,是义乌未来城市的特色和优势。

  “‘两区六城’的提出赋予义乌‘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新的内涵,体现了国际商贸城市的传承与创新,是新时期、新阶段义乌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说。

  “义乌今朝有名气,确实也是不容易。外地人口多本地,大家齐心又协力……真情厚意感动你,希望你爱上这里,义乌永远欢迎你!”现在,150多万在义乌创业的“新义乌人”,每天都能感受到这种温馨的问候。在这里,他们除了创业机会,更有生活的尊严和体面。

  “义乌是我的福地。”韩国商人车峰圭来义乌做饰品生意18年,最初的摊位就在朝阳门外的城中路市场。他说,来义乌做生意的韩国人越来越多,最多时有7000多人,他的弟弟、妹妹都来义乌发展了。

  程天官是福建人,却把根扎在了义乌。“15180”是程天官在义乌篁园市场上租的第一个摊位。他说,这个摊位号是他事业的起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义乌国际商贸城建成后,摊位安置的原则是“贡献多少,回报多少”。他一个外地人,没有后门,也没有路子,因为税收贡献多被分到3间店面。2004年,他又在寸土寸金的义乌拿到16亩地建起厂房。程天官说,在义乌,无论你来自哪个地区,哪个国度,都被认作是为义乌市场作贡献的一份子,是新义乌人。

  义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在这里,有清真寺、教堂,人们宗教信仰自由,相互尊重;在这里,肤色不受限、地域不设防;在这里,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和谐发展;在这里,执政者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宗旨来赋予城市智慧和灵性。

  有专家说,义乌已经创造出商业繁荣的经验,下一个经验将是创造出“商业文明”的经验。

  我们共同祝福义乌明天更美好!

  义乌金融商务区 与国际商贸城回环而立,总体规划面积1.67平方公里,一期建设48幢超高层的商务大楼。作为城市地标性建筑的世贸中心主楼高达260米,其他大楼层高控制在100~150米之间,总建筑面积248.3万平方米,配建车位1.5万个,投入使用后将集聚近4万人。预计明年起逐步投入使用。

  国际文化中心 与金融商务中心隔义乌江相望,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000亩。这里将集中投入使用的国际博览中心、广电中心、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在规划建设中的电影院、音乐厅、科技博览馆、环湖休闲风情街、博物馆、古玩艺术拍卖中心、高端酒店、高档住宅区。

  国际商贸城、金融商务中心、国际文化中心,在这里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是国际商贸名城东边的新客厅。

  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 位于义乌城西。2011年6月23日开工建设,是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战略的重要项目,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贸易平衡,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整体区块规划12.85平方公里,建设周期10年;第一期项目规划占地2.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总投资50亿元,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建成。其中还规划了620亩建设国际电子商务城。


浙江日报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00024 打造“国际商贸特区”
幸福和谐城
2012-12-06 浙江日报2012-12-0600007;浙江日报2012-12-0600012;浙江日报2012-12-0600020;浙江日报2012-12-0600013;浙江日报2012-12-0600018;浙江日报2012-12-0600031 2 2012年12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