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不实:
好奇号并未在火星上发现有机物
特约撰稿 章清
特约撰稿 章清
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时间12月2日中午12时,在面向公众开放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会议上,来自NASA火星探测项目的3位科学家证实,两周以来关于火星上有重大发现的传闻是“不准确的”。正如11月29日NASA喷气推进实验官网上已经澄清的那样:“投入工作近4个月的好奇号尚未能检测到任何确凿的火星有机物成分的线索。”
11月20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援引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火星项目主要科学家约翰·格洛岑科的话,称好奇号火星车搭载的火星样本分析仪(SAM)获得的数据“将会被载入史册”。当时,好奇号在一土壤样本中发现了一些明亮物质,科学家刚开始认为这些是从好奇号上脱落的塑料碎片,经分析,这种宽约1毫米、与中等大小的沙粒相当的物质为天然形成。但格洛岑科也表示,“出于严谨,科学家还将对同一土壤样本进行多次复测,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这需要几周时间。”
第二天,火星好奇号的官方微博调侃:“我们发现什么了?我们的团队是否将宣布‘震动地球’的结论?”接下来,这一消息开始在全球被广泛传播。
11月29日,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对外宣布:“12月3日~7日,在美国地球物理年会秋季会议上,科学家将为大家讲述有关火星的奥秘。但是,大家关心的好奇号目前仍处于执行任务的早期阶段,尚未发现任何证明火星存在可孕育生命的有机物的有力证据。”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于12月2日晚间做了题为《火星生命迹象?不一定!》的后续报道,针对为何火星科学家如此谨慎发布新闻,以及为何关注点总放在含碳化合物上采访了约翰·格洛岑科。“含碳物可能与生物元素有关,但也不一定。”这位科学家措辞谨慎,“我一说化石,你可别以为马上就有一块像地球考古那样的区域等着你去挖掘。我只能说,我们可以借此进一步了解火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