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第一要闻版

文章导航

刘汉青三十年资助百余人

一位环卫工人的高尚情怀

  记者 张丽 区委报道组 陈汝平

  本报讯 今年59岁的刘汉青是金华市环卫处一名清运工。30多年来,他将大部分收入用来帮助他人,自己却从来没想着要盖房、购置家具、买衣服,甚至连养老的钱都没有留下。

  近日,一位名叫肖雅宁的初中生,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寄到金华市环卫处党总支书记徐国雄办公室。

  原来,去年9月,刘汉青从电视上看到肖雅宁的母亲因生病住院,花费30多万元,而其父亲肖苏明长年患病,这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窘境。

  刘汉青看后心里堵得慌,开始翻箱倒柜找钱。而在几天前,他将刚发的工资送给了一位没钱读书的高中生。

  一夜无眠后,刘汉青第二天起了大早,将捡回来的塑料瓶、纸板箱装了满满一车运去卖。当他将卖废品所得的200元钱塞到肖苏明手里时,对方流下了眼泪,一连说了几个谢谢。

  刘汉青回去后,开始一车车往废品站卖废品,找朋友借了点钱,第二天凑够1000元,又送到了肖雅宁家。

  “我们家现在生活还过得去,真的不用再给钱了。”当刘汉青第3次将好不容易凑起来的300元钱送到肖家时,肖苏明说。刘汉青这才停止了往肖家跑。

  “我这人就是看不得别人苦。”对于自己的乐善好施,刘汉青觉得是天性如此。

  其实刘汉青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他出生于兰溪市黄店镇刘家村,6岁母亲去世,11岁因没钱辍学回家,18岁只身一人到江西开煤矿,后来煤矿出事故,他右腿断了,回到金华。两年前,找到了环卫工的工作。

  但刘汉青从未停止对别人的帮助。听说铁路边有一个捡破烂的老人,他就给她送吃的;听说婺州街有个住在棚屋的老人中风了,他将当月发的工资送了过去……最近,听说同事王洪英的儿子得了癌症,他又带头捐了200元钱,还跑前跑后组织其他同事捐款,给对方送了4000元钱。

  刘汉青说自己帮助过的人已不下百人,但从来不会刻意去记他们的名字,“要想人家报答你,这种就不叫帮助别人。”

  记者来到刘汉青位于金东区东孝街道周庄的家时,发现他家窗户的玻璃有些已脱落,有些缺了一个口,冷风直接从窗外刮进来;家里最值钱的是一台300元钱买来的旧电视机;桌子、椅子、橱柜都已旧得松松垮垮……

  这么多年来,一起外出打工的老乡纷纷盖起了新房子,但刘汉青连身上的衣服、鞋子都是别人扔掉后捡来的。

  经常有人劝他,多少给自己留点钱。对此,老刘总是笑笑。他说,自己没有结婚,没有牵绊,只要不生病,日子总是能过去的。

  与记者告别后,刘汉青开着环卫车赶往负责的清洁区域所在单位,为王洪英家募捐。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第一要闻版 00001 一位环卫工人的高尚情怀 2012-11-04 2780096 2 2012年11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