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关注

一封寒门学子的来信——

“不留一辈子的遗憾”

  浙江日报佳友民情工作站记者:

  你们好!

  我来自温州永嘉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去年6月,我第二次参加高考,考上了大学;今年6月,我弟弟志强也参加了高考,下半年也将要上大学。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学费成了一家人心头的一块大石。

  我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就学的机会。这些年来,他们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少的委屈,甚至有时候生病了,也不告诉我们。

  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很高,希望我们都可以考上大学,但学费一直是让全家头痛的问题。我们的父母一直很努力工作,起早贪黑,但是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身体也熬坏了,收入不是很高。即使我们兄弟俩在放假时间去打工赚钱,一家人省吃俭用,也还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我高中时是住校的,记得有一次回校前,向父母要生活费,但是家中恰好缺钱,我只好拿了一半生活费回校。过了几天,我爸才来学校把另外一半的生活费交到我手上。而且为了省一点车费,爸爸冒着大太阳骑了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赶到学校,又骑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家。

  2010年6月,我参加了高考,虽然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但还是超过了二本线。由于对学费的担忧,以及填报志愿的失误,最终我还是与大学擦肩而过。我决定再次参加高考,此后一年,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但由于将太多的心思放在了工作上,最终成绩不是很理想,只上了一个专科学校。

  今年,我弟弟的成绩也超过了录取线,学费问题再次难倒了一家人。上个星期,浙江日报佳友民情工作站记者专门赶到永嘉我的老家采访,热心地为我们寻求帮助。很快,有许多爱心人士纷纷表示要资助我们。但我们也不想一味地依靠别人的帮助,而是更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学费。因此,已经有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工作的岗位,让我们可以自食其力地解决掉一部分的学费与生活费。

  现在,我们兄弟俩都在打暑期工,对未来也不再那么担忧了。我们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可以渡过难关,未来也一定会好起来的。

  在这里,我要感谢那些无私帮助我们的浙报记者和爱心人士们,同时也请你们放心,我们会努力学习,不负好心人的期望和帮助。同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发现并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让他们有机会上大学,不留一辈子的遗憾。

  此致

  敬礼

  周志坚

  2012年7月16日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4 “不留一辈子的遗憾” 2012-07-18 2640219 2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