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

奶奶留下的助学金

  本报乐清7月17日电

  记者 包璇漪 市委报道组 陈晖

  这个暑假,乐清市白象中学学生余蓉蓉比往年轻松,因为放假前她拿到了一份助学金,开学后每个月会有100元钱打进她的校食堂饭卡。“父亲不在了,单靠妈妈打工抚养我和姐姐,有了这钱,妈妈的压力就会轻很多。”懂事的余蓉蓉说。和她一样,白象中学共有58名家庭贫困的孩子拿到了助学金,助学金的名字很特别,叫“刘奶奶奖助学金”。

  “刘奶奶”是谁?她叫刘仁英,是当地企业家包建武先生的奶奶。设立奖助学基金,是包先生家为了纪念一生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刘奶奶而设立的。基金金额为一年10万元,由包先生的亲属负责筹集。在捐助协议上,基金设立年限初定为10年。

  刘奶奶出生于1923年,原是当地供销社的退休职工,今年3月过世。包建武是刘奶奶的长孙,他说:“小时候,我家住在码头边,人来人往很热闹。有一天有人在码头边晕倒了,是饿的。奶奶把人扶回了家,用鱼干头煮了泡饭汤喂下去,那人苏醒过来了。”奶奶做的这些善事,包先生一直记得。“做人要为善,是奶奶常说的话。怎么来纪念奶奶?我们觉得,把奶奶一直在做的好事做下去,是最好的纪念。”

  白象中学校长黄圣东介绍,在乐清北白象有许多大企业,包先生家族算不上富豪,可是他们一家在地方上乐善好施却是有名的,刘奶奶更是街知巷闻的好人。两年前,在镇里工作过的包建武也曾提出要在学校设立奖学金。而这一次,黄校长在刘奶奶过世后前去吊唁,包建武旧事重提,并立即召集了家庭会议,得到了亲属们的一致支持。

  北白象当地经济较为发达,但白象中学也有不少单亲、贫困、低保家庭的学生。黄校长建议,把单纯的奖学金改为奖助学金,这样受助孩子的面能更广一些,得到了包家的赞同。奖助学金的名称双方也认真斟酌过,叫“刘奶奶奖助学金”,这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们记得,“刘奶奶”只是一个很亲切、很普通的老人。

  包建武一家的做法,在乐清当地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包先生一家很普通,“刘奶奶奖助学金”很亲切,这不但提供了普通人行善、崇善的一种方式,也弘扬了社会正气。包建武说:“10年,是我们跟学校的初步约定,其实,我们希望把这件好事一直做下去。”


浙江日报 00013 奶奶留下的助学金 2012-07-18 2638039 2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