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蓝色家园

一个梦想:
东方第九渔业港

  “内陆港长14公里,平均宽度为800米,集雨面积196平方公里,可容纳淡水8172万立方米,是西湖蓄水量的近6倍。这里的潮水属于日日潮,每日更替,水质绝好。”说起位于三门湾北侧的胡陈港,宁海县委常委、宁海三门湾新区前期办主任应亥宗如数家珍。

  宋代时,胡陈港曾是重要水道,为进出宁海县城的必经之地。历经沧海桑田之变幻,如今,胡陈港作为当代浙江最大的海水蓄淡工程,让10万亩良田得到灌溉。

  站在宁海三门湾新区的山头眺望,濒海的内河胡陈港一片蔚蓝,下洋涂、双盘三山涂辽阔屹立,星星点点的岛屿点缀着三门湾海面。一幅静谧恬淡的滨海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打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胡陈港绘就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图”,我们才发现,穿越宁海三门湾新区“城市建设功能区”的胡陈港水系,形状恰似一棵树干茁壮、枝条延展的果树,扎根在孙中山先生笔下“东方第九渔业港”的三门湾。

  回望这棵果树的“栽种”和“生长”,尽显大海波涛之汹涌和民间爱心之涌动。

  黄公渡,距长街村西北二十里,为胡陈港区域内知名渡口,这里曾经“港宽潮猛,渡船常为风浪所覆,当地民众不胜其苦”。1250年5月,在长街西岙进士郑霖的发起和资助下,当地民众经20年寒暑辛勤努力,建成“登台桥”,涵24洞,上可驱车,下通篷船,造就宁海古代建桥史上一大壮举。

  谈到胡陈港两岸的产业变迁,致力于三门湾历史文化研究的林欧福老人说,清朝乾隆时蜀中名士卢储为宁海百姓作出的牺牲,不应淹没于历史风尘。

  当时,三门湾为浅水海湾,滩涂淤涨,长亭盐场的一些灶地离海日远,盐田日渐土沃卤淡,靠晒盐为生的百姓苦不堪言。时任宁海长亭场盐课大使的卢储,同情盐民疾苦,请求朝廷准许筑塘毁灶、发展农业。塘保住了,田建成了,当地百姓铭记卢储恩泽,命名此塘为“卢公塘”。

  “人谪伊犁冰雪苦,思留古渡万年长。”如今,在胡陈港岸边的卢公碑上,我们依然能读到卢储为民请愿的执着与不悔。历史也验证了卢公的英明,此后三门湾区域逐渐弃盐转农、围塘造田,这才促使胡陈港畔长街镇成为宁海最大最重要的农耕区。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蓝色家园 00019 一个梦想:
东方第九渔业港
2012-07-17 浙江日报2012-07-1700014 2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