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心理咨询师面对面帮扶失足青少年——

迷途知返 有我相助

  本报杭州5月22日讯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张磊) 今天上午10时,杭州萧山区检察院会议室,坐着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叫小韩,17岁,重庆人。小韩五官清秀,形象阳光,本是一所实验学校的初三学生,却因一次盗窃、两次抢夺财物被捕。考虑到他尚未成年,犯罪情节较轻,有悔过之意,检察官决定采用取保候审的做法。今天,坐在他对面的,是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高建瑛和徐未未。她们专门来帮其打开心结,尽早回归社会。

  通过社会志愿者帮教取保候审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我省检察机关的一种新尝试。

  看见陌生的志愿者,小韩虽和爸爸坐在一起,还是有些紧张,低着头闭口不语。“请放松一点,像平时聊天一样。”高建瑛微笑着说。此时,工作人员给小韩和爸爸端来水果。

  “我们想知道,你为什么要做违法的事?”徐未未问。

  “我想请同学吃饭,可家里给的零花钱不够用,所以……”小韩的头更低了。

  高建瑛淡淡一笑,接着问:“在看守所待了35天,现在有没有感到后悔?”

  小韩抬起头,眼圈有些泛红:“很后悔,在里边才知道失去自由的痛苦;出来后,感觉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听完小韩的话,一旁的韩爸爸一脸欣慰。儿子出事后,他曾放下狠话:“不要取保候审,关他一年,让他吃点苦头。”

  “孩子成长环境包括很多因素,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一起努力。事情既然出了,我们要一起面对。”高建瑛语重心长地说。

  韩爸爸点点头:“以前他学习还不错,曾是班上的三好学生,体育特别好。可到了初三,他突然变了一个人,不爱读书,经常跑出去玩!”

  “孩子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较强,要与孩子多沟通,有空多陪陪他。”高建瑛耐心解释。

  “现在,我的事情被同学知道了,以后该怎么办?”小韩紧锁眉头,这是他最担心的问题。“这没什么大不了,好比自己摔一跤,站起来就没事了。”徐未未安慰道。

  得知小韩喜欢烹饪,高建瑛建议,小韩可以多看些烹饪方面的书籍。“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帮忙联系烹饪学校。”小韩开心地笑了,笑得很灿烂。

  据了解,目前萧山区检察院和萧山团区委已经招募30余名志愿者,对取保候审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开展服务,通过结对帮扶,重新开启迷途青少年的心灵之门。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迷途知返 有我相助 2012-05-23 2454063 2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