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莫把荣誉当商品

  首届世界民间文艺最高奖“和平鸽”金奖、“中国时代卓越人物”称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突出贡献人物”荣誉……

  这几天,广东肇庆50岁的乡村教师杜伟新,因为其拥有的200多个各类证书而蹿红网络。杜伟新说,除了吃饭、抽烟和为母亲治病,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获奖上,如今他担任的社会职务,包括馆长、院长、名誉教授等,多达100多个。

  有人称他为奖痴,有人说他沽名钓誉走火入魔,家人更哭诉他“穷得只剩下证书”。杜伟新和他的证书们,很像一个离奇的笑话。可细想之下,这似乎又是当下社会的一个极端缩影。

  据报道,2006年至2009年期间,由中纪委牵头,全国共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虽然最终只保留4218个项目,总撤销率达97.16%,但参与者的数量,还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看似莫名奇妙的奖项,无非是将荣誉当作商品出售。搞点噱头的奖项,发通知、收钱,然后印制一堆名不副实的奖状证书,荣誉买卖已然成为一项产业。它的背后,既有像杜伟新这样的普通人想要通过各类奖项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有热衷于获取奖项光环的政府部门与官员趋之若鹜。

  要抵制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光靠查处骗人评奖还不够。最根本的,要从心底恢复对荣誉的尊重,还荣誉以原本就该有的位置。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莫把荣誉当商品 2012-05-22 2451998 2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