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乡村舞台,欢歌唱起来

——省文联与本报联合主办百场曲艺走基层首场演出侧记

  本报嘉善5月21日电

  记者 刘慧

  车,行驶在乡村小道;人,穿梭在风景中。

  今天,由浙江省文联与浙江日报联合主办,浙江省曲艺家协会承办,曼卡龙珠宝协办的“从乡村来 到乡村去——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百场曲艺走基层演出”启动,首场演出选在了嘉善魏塘街道虹桥村。

  嘉善,该是一处多么诗意的地方;虹桥,该是一座多么浪漫的村落。

  隐隐地,那有板有眼的说唱声从车窗飘出:“嘉善美景似天堂,让我把,鱼米之乡来歌唱……”

  欢乐敬老院

  清泉欢歌,山雀欢跃。中午,一路上“明德至善,幸福嘉善”的广告语把演出队带进嘉善县魏塘街道虹桥村。整个镇上的老人、媳妇、孩子倾巢而出,给这个明净的村落增添了欢快。

  进得村来,绿阴夹道,遍地繁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清香。虹桥村的父老乡亲们,生活在这个被“善”文化弥漫着的幸福家园。

  演出队伍中,不仅有省内院团的知名演员,还有一支特殊的文化志愿者——来自杭师大叶帆戏曲社、非寻剧社和浙工大莹星戏曲社的12名大学生。

  中午时分,在品尝完有滋有味的农家饭菜后,翁仁康说:“趁晚上演出还早,我们现在一起去敬老院看看那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先为他们现场唱几段好吗?”

  “太好了!”这个倡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于是,大家换上统一的蓝色文化衫,出现在老人们的面前。翁仁康用动情的开场白对老人们说:“70年前,毛主席为我们做戏文的人开了个会,要叫我们做戏文的人到农村去,到老百姓中间去,今天我们专门来为你们演唱,想听什么点什么。”

  “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百鸟对打对……”来自浙江曲协的会员陈碧云第一个上场,一曲戚毕派《十八相送》唱得老人心里乐开了花。紧接着,夏晓明表演的绍剧清唱《龙虎斗》、萧山文联叶子的歌曲《天路》、朱仲山表演的莲花落《翠姐姐回娘家》让老人们连连叫好。翁仁康更是走到老人们中间,唱起了莲花落。

  这时,大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出:“祝爷爷奶奶健康开心!”80多岁的嘉善老人董云宝和章根金拉着大学生们的手依依不舍地说:“看见你们,就像看见我们的孙女孙儿,谢谢你们送来这么好听的歌。”

  翁仁康接过话茬说:“我们经常会来,明年会来,后年会来,10年20年后,我们还会来。但是,我们先来个约定,20年以后,在座的各位一个都不能少。”老人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响成一片。

  走进农家院

  接着,演出队来到了高位截瘫5年的病人于光法家。5年来,于光法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张病床,更不要说出过家门了,今天突然来了这么多省城的艺术家,还是专门来为他一个人演出的,于光法流泪了,站在于光法床前的妻子也感动得哭了。

  此时,翁仁康的开场白开始了:“于大哥,我听村里人说,你56岁,属鸡的;我53岁,属老鼠的。你在床上躺了5年了,没有看过演出,今天我带省里的艺术家来看你,为你演出,希望你开心,一开心,奇迹就会发生。”大学生齐声祝福:“愿于大伯早日康复。” 于光法笑了,这是于光法5年来最开心的笑,它包含着幸福、开心和希望。

  听了几段戏曲之后,于光法又点了两首歌,与大家一齐唱起了他最喜欢的《驼铃》和《红星照我去战斗》。

  从于光法家出来,大学生们说,虽然我们今天跟着艺术家来送文化,但是,今天的收获比送出的要多好几倍,会让我们记忆一辈子。

  “很有幸,在12名参演的大学生中,我担任小队长。有机会走进农家、走进敬老院,这个机会真是太难得了。” 马晓伟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生,为了丰富现场演出内容,前两天她便和6位参加演出的同学,利用双休日精心准备了好多个小而精的文艺节目。

  乡村大舞台

  夜幕降临,广场演出开始了。晚7时许,父老乡亲们盼望已久的“从乡村来 到乡村去”百场曲艺走基层首场巡演在魏塘街道虹桥村的广场正式拉开帷幕。与此同时,2012年魏塘街道社区“善文化”节专场演出也在嘉善田歌中开启。

  “今天,会是一个让魏塘街道虹桥村百姓久久难忘的夜晚。”全国金话筒奖得主、杭州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杨莅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

  省文联党组书记吴天行用大嗓门说道:“父老乡亲们,我们带着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来到了美丽的魏塘街道虹桥村。”话音未落,村民的热烈掌声响成一片。

  紧接着,艺术家和文艺志愿者们的精彩表演引爆全场热烈的掌声。演员叶子一曲《永远是朋友》和《最美的歌唱给妈妈》,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法国总统奖获得者杭州杂技团国家一级演员刘青和章蕾的杂技《转碟咬花》,以高难度动作征服了观众;浙江省“十大笑星”称号获得者、杭州滑稽艺术剧院董其峰和方菁萍表演的小品《哭笑不得》,令人捧腹大笑。

  笑声未落,只见一群身着天蓝色T恤的大学生文化志愿者,说着唱着蹦上了舞台中央:“一路走一路看,看看嘉善的新形象;一路走一路赞,赞赞嘉善的新气象……”同学们深情并茂地演绎着翁仁康根据嘉善真人真事专门创作的快板《嘉善善事多》,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40年前那一天,大云镇东云村,有个小孩掉进水缸喊救命,可惜旁边没有人……”邓伟康同学的段子刚落,章娣同学紧接:“臭水缸要人命,小孩挣扎往下沉,这时候,来了一位青年人,是县里来的小知青,一把抓起往上拎……”

  这是一个发生在当地的动人故事——40年前,下乡知青赵治富在嘉善大云镇东云村救起落水儿童黄祥伟。40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黄祥伟找到了救命恩人……今天晚上,赵治富也来到现场,为大家表演了武术《春秋大刀十八式》。

  真可谓:你嘉我嘉他嘉大家嘉,你善我善他善大家善——地嘉人善。

  演出继续进行,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朱明、陈一飞的滑稽双簧《恩爱夫妻》,全国戏曲清唱金奖得主碧云的清唱《金玉良缘》,著名青年艺术家朱明、梁雪、李响和朱梦琪的小品《钉子》一一登场,魔术师杜林森和沈九斤的大型魔术《神奇的帐篷》,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翁仁康的一曲莲花落《唱支山歌给党听》再次将整台演出推向高潮……

  演出在嘉善群众的叫好声中落下帷幕。翁仁康动情地说,只要看到老百姓开心,我们就快乐,这么多年来,大家都这样一直快乐地过来了。

  文学艺术离不开土地,离不开人民大众。“从乡村来,到乡村去,”就像涓涓流淌的山涧清泉,不仅为父老乡亲送来了欢乐,也让艺术在这块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乡村舞台,欢歌唱起来 2012-05-22 2452384 2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