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闻新智

新能源,看谁更能

  记者 叶玉跃 通讯员 王陆军

  本报讯 风能、太阳能、洋流能,都可以发电。我们好奇的是,目前有哪些新能源发电,又是怎么发电的,效果又如何?5月20日,本报与省科协联合主办的“科学行走计划”,作为2012浙江省科技(科普周)的一个重要活动,邀请了舟山定海的学生、居民及老干部,一起走进舟山的新能源发电企业。

  汽车经过定海马目山、狮子山一带,远远就可以看到相邻的山头上,30台白色风车徐徐转动,即使淡淡的雨雾,也挡不住满目的清新。“这叶片转得很慢,是不是今天风小啊?”中学生孙晓波在车上就忍不住发问了。

  岑港风电场位于定海区岑港镇,共安装了30台单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就装机容量而言,它是全省第二大风电场。在电场三楼的控制室,我们从几个联网电脑上看到,山头的风速为每秒6米左右,最低每秒3米,最高每秒7米。

  “我们需要的最理想风速是每秒11米。假如风太大,例如台风来了,叶片就会自我保护停止转动。”值班长吕铁说,当然,风太小也不行,风速至少要达到每秒3米,风电才会启动。

  “是不是像风车一样,叶片转动,风能转换为机械能?”老干部郑其华很想知道风力到底是怎么发电的。

  吕铁说,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我们的祖先早就利用风车提水灌溉、碾磨谷物,如今,风车已很少用于磨碎谷物,但作为发电的一个手段正在获得新生。这30台机组并网发电,预计一年可发电9000多万千瓦时。

  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一户家庭每月100度的用电量来计算,这30 台机组可提供7.5万户家庭一年的日常生活用电。不过,与传统的火电比起来,这还真的只是“九牛一毛”,占的份额很小。

  “风电投资是火电的两倍,按岑港风电场的投资,收回成本大约需要6至7年,但我们不能只看投资,还得看环保。”吕铁说,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岑港风电场每年可节省标准煤3.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7366吨、二氧化硫约679吨、粉尘约339吨、灰渣约6795吨。

  舟山靠海,除了海风可以利用,海上的洋流同样是一个不竭的资源。目前,舟山已有企业在研发洋流发电,且将大量运用到渔船上,这在全国都属领先。

  从事船用洋流能发电设备研发的是浙江华源电气有限公司。我们在华源一楼厂房看到,电源变化基本上是智能控制,无人值守,“这个项目是我们与中科院、浙江海洋学院合作的,舟山拥有全国最大的渔场,舟山在册渔船有9005艘,洋流发电供给渔船的空间很大。”华源电气技术总监韩智斐说。

  洋流能是怎么发电的?韩智斐介绍说,洋流循着一定的路线周而复始地运动,海水流动可以推动涡轮机发电,为人们输送绿色能源。“捕鱼时,渔船是不动的,我们利用洋流能发电,预计渔船一年可节约柴油费3.75万元。”

  孙晓波行走了一圈,打算回去写一篇科学行走的日记,专门谈谈对新能源利用的一些感想。


浙江日报 人文·朝闻新智 00014 新能源,看谁更能 2012-05-22 2450598 2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