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人文世界·文化志

一支笔养一方人

  善琏湖笔工艺精湛,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青睐。中国历史上一大批书画名家都与湖笔有不解之缘。曾在湖州为官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真卿、苏东坡和湖州籍的书画大家曹不兴、钱选、赵孟頫、王蒙、吴昌硕、沈尹默等,都为湖笔的改良作出过贡献,同时,他们也依靠精美的湖笔,造就了辉煌的书画艺术,留下了“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的美誉。

  蒙公祠旁的永欣寺,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禅师曾在寺内研习书法30年,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他把写败的笔头“置于篓,五篓皆满,埋于善琏晓园,亲题‘退笔冢’……”,圆寂时抱笔而终。

  中国文化巨匠鲁迅一生著译和书信约1000万字,手稿几乎都以绍兴名笔“金不换”书写而成。而“金不换”就出自善琏笔工之手。

  文化名人喜爱湖笔,在于它用起来得心应手。在著名书法家朱关田眼中,“一支长羊毫按下去几分,力道才舒服,要慢慢去体会,去感受。这一笔下去,可能就是一片荷叶,可能就是一片山水。这是修养的过程,你在里面养久了,自然整个心都被滋润了。”

  一支笔养一方人。在这些文化大家的推动下,湖笔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良,笔工的精湛技艺代代相传,声誉日盛,逐渐成为当地独特的支柱产业。

  湖笔一条街东侧入口处的石牌坊上,由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湖笔文化园”赫然入目。这条近700米的长街上,200多家商铺都已挂牌开张,重现“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的繁华景象。沿街信步而行,“陆艺斋”、“善琏笔庄”、“四德笔房”等雅致的匾额店名,镂空的花格门窗,红色的油漆柱子,营造出一片古色古香的氛围。除了本土的制笔企业在湖笔一条街落户外,镇外的制笔企业也纷纷在湖笔一条街落户。金塔湖笔厂原在练市镇,如今也在湖笔一条街开出了自己的窗口。来自江西文港的吴龙泉在湖笔一条街挂出了鑫利湖笔厂的牌子,他还别出心裁,将前店后坊作了调整,20多位湖笔工人,穿上统一的工作服,端坐在店铺中制作湖笔,成为湖笔一条街上独特的风景线。步入2010年开馆的中国湖笔文化馆,我们惊奇地发现大厅的幕墙上竟悬挂着几千支毛笔,不禁深深为之震撼——这面幕墙是用6000多支毛笔来布置的,正好印证毛笔6000年的发展历史。一支支毛笔,仿佛都在述说着湖笔的历史。在7个多功能展厅中,你可以了解湖笔的起源、湖笔制作工具、湖笔制作原料、湖笔制作工艺以及湖笔所获殊荣等知识。

  徜徉在湖笔之乡,我们的心仿佛沉浸在水墨画境里……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文化志 00021 一支笔养一方人 2012-05-11 浙江日报2012-05-1100012 2 2012年05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