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理论视野

  近年来,萧山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以实现“两个率先”、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全力推动转型升级,全面建设文明幸福新萧山。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6亿元,比2006年增长1.05倍,财政总收入2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3亿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 1.58倍和1.83倍。

  目前,萧山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最突出、最紧要、最艰难的任务就是转型升级。推进转型升级,不仅是我们过去工作最大的亮点,今后依然是萧山落实“两创”总战略,实现萧山经济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

  加快产业升级,大力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实体经济是强区之基、强企之本、富民之源,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做大经济总量,做强实体经济。一是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旅游休闲、新能源、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十大产业,力争到2015年十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二是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千亿产业发展工程”,力争纺织化纤成为双千亿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成为千亿产业,力争三年内关停或转产10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三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省市区三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培育商务楼宇、商贸综合体、旅游休闲度假区、现代物流园、软件与信息服务基地、创意产业园等六大类型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8%以上。四是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大力发展总部农业、强队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和服务农业等“五大农业”,加快创建江东、益农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10个区级现代农业综合园、10个区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努力打造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快平台升级,大力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

  积极抢抓我省实施“四大国家战略”的先机,大力推进“四大建设”,加快平台新城开发建设,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撑。一是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平台,坚持“建区”与“建城”相结合、“建城”与“造城”相融合,着力推动大江东新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平台建设,积极建设央企产业发展基地和浙商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二是打造浙商总部平台,加快钱江世纪城开发建设,积极招引浙商总部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区域总部与技术中心、营销中心等职能性总部,努力打造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浙商总部”。三是打造低碳经济与特色产业平台。加快浦阳江生态经济区和湘湖新城建设,加快实施瓜沥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浙江(中国)化纤纺织科技城规划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分工协作、配套完善、品牌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

  加快企业升级,大力培育实体经济新增长极

  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做实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做久实业。一是大力引进“高、特、新、优”项目。按照集约节约、紧凑发展、高新高端的思路,深入实施“以民引央、民外合作”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强强联手,吸引外资、国资、民资和浙商来萧投资。二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按照“重投入、兴实体”的要求,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总量,以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项目促进实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力推进企业三级梯队建设。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扶持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企业接班人培养发展、优势成长企业和苗子型企业高管能力提升等三大工程;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大企业上市力度。

  加快科技升级,大力增强实体经济创新能力

  在生产诸要素中,资本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重要性相对不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因技术进步引起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上升,到工业化持续发展时期,它就取代资本而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加快科技创新是推进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是强化科技支撑。重点抓好科技研发、科技孵化、科技服务、科技合作、科技投融资等五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二是加强“人才强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优化引才聚才兴才环境,大力引进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经营管理人才和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注重培育萧山本土的高素质科研人才,着力打造“人才高地”。三是实施“品牌、专利、标准化”三大战略。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品牌、申报专利,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区域性品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品牌竞争力。

  加快服务升级,大力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坚持建设硬环境和改善软环境联动,力争把萧山打造成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优质服务高地、综合成本洼地”。一是优化要素服务,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强服务、优化环境促发展”大走访活动,着力破解一批影响企业发展的难题。深入开展“金融服务进企业百日活动”,进一步加大银企合作交流,着力优化信贷服务,扩大信贷规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优化项目服务。加强区办事服务中心和镇街“两中心”建设,采取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强化中介机构监督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区领导联系大项目、大企业制度和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专门成立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100个政府投资重大项目。三是优化政策服务。整合经济扶持政策,制订实施《全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关于加快经济转型产业提升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亩产论英雄”、产业项目准入评估机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认证标准、诚信体系建设等企业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快社会升级,大力提升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都会遇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即转型陷阱,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贫富差距扩大。美国为什么会发生“占领华尔街运动”?是因为美国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严重失衡。这就是说,转型也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的防范,最根本的措施是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快社会升级。从当前萧山的实际情况来看,就是要从经济强区迈向文明幸福新萧山。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社会和谐。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坚持文化引领、开放开明。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进取精神,积极培育“开放包容、和谐共赢”的人文品质,打造萧山“进取、开放、包容、文明、幸福”的城市特性。三是坚持区域融合、城乡统筹。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形成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四是坚持生态优化、环境提升。强化“四个更加注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作者为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4 2012-05-11 2438213 2 2012年05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