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推开就业、创业“门”
丽水:有“渔”在手不愁“鱼”
记者 颜伟杰 通讯员 方杰 张钦伟
本报讯 不花一分钱,没误一份工,不用跑来跑去,就拿到了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昨天,庆元县屏都镇坑里村村民方亚军乐得合不拢嘴,不停向身边的人展示自己刚刚拿到的电焊工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有了这张证书,我就可以直接去上班了。”方亚军告诉记者,年初他去县城的一家照明器具企业找工作,但对方要求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才能进厂工作,所以就在当地的成人教育培训中心报了名,没想到一个月后就顺利“毕业”了。
“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庆元县成人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说,通过免费的技能培训,不仅让村民学会了手艺,拿到了资格证书,还能直接到之前找好工作的企业上班,这对原本就没什么技术的方亚军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和方亚军一起参加免费培训的,还有来自庆元各乡镇的30多名村民,学习专业覆盖电气焊、计算机、电动缝纫等。“都是针对农民的‘口’,合着企业的‘味’制定的。”该负责人介绍,通过培训庆元县今年就帮助了200余名农民实现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
家门口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不仅吸引了周边的村民,不少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也正在“回流”。丽水云和县南山小区农民李晓娥,早年一直在杭州务工,去年回家探亲后,李晓娥留了下来,并顺利地在一家木制玩具加工厂就业。
云和县农办负责人介绍,目前云和700多家木制玩具加工厂招工缺口在15%左右,下山农民就业并不是个难题。另外,云和县各下山搬迁安置小区都开起了“岗位超市”,“超市”里不定时更新玩具厂、来料加工点的招工信息,只要农民觉得合适,随时可以选择就业。
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就业,云和县还投资400多万建成了“下山农民转移培训综合楼”,为下山农民开设技能培训课。即使遇上节假日,培训班还是正常开课,只要农民有需求,随时都可以上课。迄今为止,该培训综合楼已经累计培训4000多名农民。
下山农民转移培训课程的开展,在为农民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的同时,也奏响了农村新型产业培育的新篇章。
云和县云和镇大田村的季伟平,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葡萄大户”,其所在的大田水果专业合作社每年葡萄订单承量可以达到200万公斤,但目前的实际产量却只有1万公斤,需求与产能完全脱节。“归根结底是因为产业规模太小。”季伟平说。
如何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葡萄产业呢?“我想到了开办葡萄技能培训学校,让农民掌握葡萄种植技术。”2011年,季伟平投资20多万元创办了云和首个“葡萄技能培训学校”。
去年4月,季伟平的“葡萄学校”正式开班。如今已经成功举办3期,共有180多名农民参加了培训。紧水滩农民王建有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葡萄种植培训之后,立即回家种植了10亩葡萄。葡萄种下当年就摘了2000多公斤,“这样,‘渔’掌握了,更多的‘鱼’也收获了。”王建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