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赚钱也不差
磐安:来料加工鼓钱袋
记者 杨军雄 报道组 陈一波 卢伟星
本报讯 来料加工让磐安低收入农户美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足不出村,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工作,家里的大事小事不落下,还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据悉,去年该县从事来料加工人数达到33000多人,共发放来料加工费2.41亿元,人均增收7000多元,其中受益者绝大多数为低收入农户。
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身体病残、家庭负担重等是磐安低收入农户增收难的主要原因。磐安县把发展来料加工作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一个渠道,设立扶贫小额信贷专项基金等金融帮扶政策,并给予来料加工经纪人解决场地、发放奖励,促进扶持来料加工业快速发展。
缺少一技之长,地处偏僻的磐安县双峰乡皿四村的杨仙春夫妇就是来料加工的受益者。曾经在家务农,也曾外出做过小工,一年只能挣个几千块的夫妻俩如今在家里加工无帆布包,一年挣个四五万元不成问题,家里老少照顾、农活打理一样不落下。就连原来无法劳作的闲散人员也重新找到了就业门路,现年70多岁的后业岭村村民张杏花说,她每年来料加工收入5000多元,加上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困难补助等,生活越过越好。
负责来料加工工作的磐安县妇联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203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基本都建立了来料加工点,从事来料加工的人中八成以上属于低收入农户,来料加工为他们找到了就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发展来料加工成了许多磐安农民创业致富的好门路,使一些有潜能的农民成为经纪人,成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人。动了不少脑筋,尝试过许多行业的磐安县九和乡后业岭村张尖光夫妇选择了做来料加工,向亲戚朋友借了钱,在政府扶持下,将从义乌、东阳等外贸公司、厂里接来的加工业务,发放到当地玉山、尖山、九和、胡宅等乡镇的16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加工。去年,张尖光带动的农民有400余人,发放加工费300余万元,自己毛收入也有10多万元。
目前有524名农民经纪人活跃在磐安乡村。其中不少经纪人通过承接业务的实践,熟悉了市场,锻炼了能力,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开始创业办厂。一直奔波于义乌、东阳、磐安之间的磐安来料加工经纪人郑奇锋,凭借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和资金,开办了一家圣诞礼品厂,经过短短三年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一个生产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工厂,还带动6个社会固定加工点,10多个临时社会加工点共120多名农民致富。
发展来料加工让磐安农村变得更加和谐。近年来,磐安经常举行来料加工技术大比武和来料加工产品走秀活动,村民自己当演员、运动员和观众评委,展示亲手制作的产品,让很少来往的各地村民也有了交流的平台,丰富了业余生活。冷水镇潘潭村党支部书记卢荣根说,原来村民赚钱渠道少,常有一些群众凑在一起搓麻将、玩牌,搞赌博、打架,现在有三分之一村民加入来料加工行列,跑市场、搞加工成了农民主要工作和生活方式,空闲的老人和妇女实现就地就业,又能料理家务,村民关系和睦了,村容村貌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