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②

商海澎湃浙江潮

  1978年,温州永嘉县桥头镇以弹棉花为生的叶氏兄弟,把在国营厂淘来的两袋次品纽扣摆到镇后的街上销售,从而揭开了浙江省市场发展的画卷,一个为世界瞩目的“市场大省”由此耸立于吴越大地。

  而今,同样因小商品而兴的浙中小城义乌,不久前被国务院设立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三十多年“兴商建市”的努力成就一项国家战略,从而被推向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在浙江改革和发展的整个进程中,遍布城乡的各类市场一直在提供巨大的能量。进入新世纪,随着商品流通的进一步活跃和网络市场的兴起,有人怀疑:这种以商品交易为特征的集贸市场究竟还能存活多久?

  事实是,浙江市场在经历一次信心危机后,却实现一次质的跃升。

  市场大市义乌,曾邀请国内9家顶尖调查研究机构对市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的解剖会诊,得出的结论是:多数市场机理健康,仍具发展潜质。他们发现,经过近几年的整合提升,浙江市场出现集贸市场与网络市场融合,生活性商品与生产性商品融合,出口、进口与转口贸易融合,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

  这种新的发展趋势,给浙江市场注入了更强劲的生命张力。

  浙江市场的年交易额已经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去年更是达到1.45万亿元,接近全省GDP的一半。

  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在市场里,商人是决定因素。“70后”的义乌商人王东,可以说是浙江市场的浓缩,“王东们”的探索、奋斗和转身,无不折射出浙江市场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引下的跃升,恰如王东渐渐步入人生的盛年一样,浙江市场也在绽放其最绚烂的生命光华。

  其实,在浙江,市场已远远超出商品交易场所的范畴,她是一种机制。随交换而生的“市场基因”,激发出浙江无穷的活力和创造力,从商品市场到要素市场,从实体市场到网上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从有形市场到无形市场,从农贸市场到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无论形态如何变化,浙江人总是率先抵达制高点。

  如今,市场机制已植入浙江经济社会的每个细胞,这就是浙江能够一路奔跑的力量所在。

  商途漫漫,天道酬勤。一个志向高远的人,将一往无前。人如此,市也如此。

  (详细报道刊四五版)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商海澎湃浙江潮 2012-04-17 2407613 2 2012年04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