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染美

  王澍的所行所思,与美院的历史文脉、精神传统以及人文气氛不无关联。

  中国美院,这所中国最早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自1928年创立伊始,就在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在以林风眠先生为首的第一代艺术家集群的努力下实践“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确立了她的理想和风骨,在当下语境中,就是“多元互动,和而不同”。

  不仅是一个王澍,范景中、曹意强、吴海燕、杨奇瑞、尉晓榕、邱志杰、杨参军、苏夏、阮筠庭等这些在艺术界响当当的人物都是美院培养出来的翘楚,范景中,不仅自己学术成就显著,还指导研究生写出了两篇全国“百优”博士学位论文,曹意强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积极为艺术学升格成学科门类奔走呼吁。自由的氛围、艺术的气息、灵动的空间,以及鼓励创造创新的教学理念,将美院打造成了一流创作家和艺术家的摇篮,在这摇篮中,有着深重的文化使命感、兼容并蓄的姿态,又有着艺理兼重的精神、诗性浪漫的气质,以及在自我更新中奠定的艺术智慧,向着未知不断创造的勇气。

  曾多次荣获美国纽约广告节金奖、美国权威杂志《广告时代》年度最佳广告奖、美国纽约全球奖及个人成就奖、美国莫比广告大奖等的著名广告导演,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副院长的苏夏说,“美院是个很好的学术平台。虽然类似动漫这样的新兴产业,各地美术院校相继开设有相关专业,但中国美院的新兴专业教育倚靠自身资源背景,借由多元的师资结构提供不同的选择。”

  中国美院还以特聘教授的形式,邀请在国内外艺术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学者,尤其是一些著名校友,回校任教。他们为学院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们得以学以致用,学术研究与社会经验并重。

  “我们在搭建学科建设平台的同时,不断与社会接轨,投入重大研创。”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表示,杭州中山路御街改造、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等项目都锻炼培养了一批批人才,使得实践教学得到普遍重视。

  作为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的标杆人物的邱志杰,他创作领域贯穿绘画、摄影、装置、录像和行为等各种媒体,“我感恩美院。”他是美院孕育出的人才,在创作上致力于将新媒体与中国传统美学中深刻细腻的人生体验相结合,追求强烈的现场感染力,开拓了新媒体艺术的新局面。

  “我和中国的新漫画一起在美院成长。”同样吮吸美院的雨露成长的漫画家、独立动画导演阮筠庭说,“走过来的十年中,一只脚站在行业里,一只脚踏在教学中。不断地在创造产品,因此也从实践中了解漫画的创造和消费。”

  “中国美术学院高度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学院建设发展中将重任赋予王澍等青年一代创新型人才,使他们在担当重任的同时,施展抱负,得以发展。王澍等人的成功,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美术学院新型用人机制的成功,这种成功不仅是校园建设的成功,也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成功,更是美术学院建筑学科发展的成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如是说。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美院的国际性学术交流也不断丰富。各种国际性学术论坛、交流项目层出不穷。除了大量引进外籍人才,美院每年都派老师去国外访问、进修。为打造全国创意产业中心,落户美院的“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设计史系列藏品”,是当代中国首次引入西方近现代设计藏品及研究系统,引起广泛关注。

  “杭州杰出女装设计师高级研究班培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研究院的领头人吴海燕说,“我们要组建世界一流的国际教学团队,打造国际化教学环境,为学员们提供‘在家门口近距离聆听世界大师’的机会。”

  “慧眼识珠,不求全责备,委以重任,施以抱负,不断长期给予支持,鼓励高端人才创新。”中国美院党委副书记胡钟华认为,这就是培育人才的优质土壤。

  美之孕育,同理同道。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染美 2012-03-16 浙江日报2012-03-1600008 2 2012年03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