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一张画,十二个老师盯着看

——中国美院阅卷现场探秘

  本报杭州3月11日讯

  通讯员 赵颖 金晓依 记者 王婷

  一年一度的艺术类招考正在进行中,今年9万多名报考中国美术学院的考生正在等待着那张通往艺术之门的“通行证”。在短短10天的阅卷时间里,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7万多份考卷。如此大容量、短时间、高强度的阅卷条件,如何保证对考生的公平、公正呢?

  今天,在得到许可后,我们随阅卷组负责人走进了中国美院的阅卷现场一探究竟。

  阅卷现场犹如厂房一般大,有一股浓重的油彩味。一幅幅美术作品一排排铺开,放置在规定好的档位分数区域内,有条不紊地接受着评阅,场面相当壮观。

  “有600多位老师参加了今年的评卷工作,在评卷给分上,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向我们介绍,第一个阶段是初评,初评的时候以60分为界,分为及格档和不及格档;第二阶段是复评分档,针对60分以上的试卷进行划分归档。根据美院今年的招考比例划分为73分以上(含73分)和73分以下两档,并再将73分以上分成高、中、低三档。第三个阶段是复评细分,对73分以下档试卷进行细化评分,同时对73分以上的高、中、低三档的试卷再摊开细分。

  我们沿着一排排井然有序的油彩试卷,仔细观摩了阅卷老师们的阅卷过程。每3位阅卷老师组成一个小组,中间一人为组长。阅卷老师熟练有序地操动着手中的“教棒”,将评务人员举起的考卷分档归类。但这只是复评细分的第一步,之后每组阅卷老师对分好的各档试卷再摊开进行细化评分,完成评分后即离开评分现场,但这还不是最后的分数。接着由每个院系的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组成的三人督导组进场,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细分情况的分数进行核查、监督。

  阅卷老师说:“合格的试卷都是经过多轮次筛选出来的,而且各轮次直接设置‘复活’、‘待定卷’,包括‘升待定’和‘降待定’,这就确保了试卷上下流通的可能性。但是这些‘复活’和‘待定卷’的最后定夺,都是由督导组的三位权威老师统一商讨后一致决定才可以。”

  虽然艺术的评价和鉴赏往往洋溢着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但还是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和要求的。在阅卷现场,每个老师都会反复地看,反复地比较。每一张试卷,每一轮至少看三遍以上,至少要经过12个老师。不及格的会经过最少三次交叉的阅卷,尤其低分段,更是慎之又慎,生怕误判了一个学生。

  为不泄露阅卷老师名单,阅卷前一天晚上才会临时通知被选中的老师,每位评分教师所评的专业、科目也都是临时随机抽取。评分各轮次都是“背靠背”的方式,参与本科目第一轮评分的教师,绝不参与同一科目第二轮的评分,依此类推。每个轮次均安排三个老师一组进行评分,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每张卷子的分值均为集体决定的分值。此外,初评、复评、细分等各个环节中的评分,每位教师的定分权限只有5-10分。

  整个阅卷过程均有摄像头全程录像。这些录像将保存一年,做到有据可查。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一张画,十二个老师盯着看 2012-03-12 2364355 2 2012年03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