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城乡通道

景宁为每个畲族村量身定制“增收路线图”

致富路 通畲乡

  扛着锄头,挑着有机肥,这些天,景宁县外舍管理区王金垟村的低收入农户雷志元忙着整理自家的2亩荒地,“村里的农贸市场下个月就建好了,以后在家门口就能卖菜,不用跑县城里去卖,我也多整些地来种菜。” 雷志元说。

  雷志元所说的市场,是省财政厅与该村结对帮扶的富农强村项目之一。“以后光是来回县城的路费,一年就能省下1000多元,市场里有固定的客源和批发销售门路。”雷志元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上了后,至少能惠及70余户菜农,占全村近四分之一。

  “一部分摊位是专门提供给低收入农户的,而另一部分拿来出租,为集体开辟收入来源。”村主任雷开明告诉记者,市场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近5万元的收入,村集体经济可彻底改观。

  像王金垟村一样,景宁共有44个畲族村,这些山村大多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该县结合省级部门的帮扶,为每一个畲族村量身定做增收路线图,一个个被当地村民称为“金饭碗”的惠民工程落地生根。

  仅以省财政厅帮扶的小金洲、敕木山、王金垟等5个畲族村为例,四年来共投入五百多万元,实施了竹林道、蔬菜基地建设等大小近三十个惠民项目,脱贫率达到了87.44%。“惠民项目立足增添发展后劲,只有这样,农民增收致富目标才能更好实现。”省财政厅派驻王金垟村的指导员胡晓斌说。

  鹤溪镇包凤村的雷忠信驾着摩托,赶到自家6亩惠明茶基地里忙活开了。“以前到茶园得靠双脚走个把小时,现在村里修了路,十几分钟就能到,今年我又多种了3亩。”雷忠信高兴地说,他今年仅茶叶收入就有两万多元。

  像这样的富民路,包凤村一造就是四条。“把路造到每个自然村的田间地头,起码能为村民增收500多元。”村支部书记雷岩深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原来一直发展滞后的惠明茶产业,最近风生水起。现在全村已有1000余亩种植面积,年产值400多万元。

  而有了集体经济的支撑,以往不敢奢望的工程也逐渐上马了。“我们村自筹100多万元,再向上级争取一部分资金,要把村里的老人托养所建起来,这两天地基就能打好了。”景宁三支树村支书张小宝自豪地说。

  据了解,2006年前,景宁少数民族村群众的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而在2010年就达到了5470元,四年增长了174%。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城乡通道 00020 致富路 通畲乡 2011-12-27 2264212 2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