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消费·悠游

每天演出好几场越剧经典剧目,“梅花奖”得主领衔主演,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景区成了剧团“大舞台”, 剧团成了景区“摇钱树”。杭州黄龙洞——

一个剧团兴旺一个景区

  微风轻拂,灿烂的阳光透过树枝洒落在杭州黄龙洞露天剧场。此时,年届96岁的原省文化厅老领导史行和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新四军联谊会的一批老同志,不顾年事已高,专门来黄龙洞观看越剧演出。老人们在剧场落座后,便兴致勃勃地观看“梅花奖”得主孟科娟、王杭娟,以及徐派、毕派弟子等优秀青年演员演出的《寄闺》、《吕布惊艳》、《楼台会》等折子戏。

  演出中,老人们对越剧新秀的精湛演技不时报以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史行对围上来的青年演员们动情地说:“你们演得很精彩!一个剧团给一个景区带来人气兴旺。你们今后也可以到大剧院去演出,进一步扩大黄龙越剧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一席话给了青年演员很大的鼓舞。

  精品景区出路何在

  黄龙洞古时为道教洞天福地,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道教古迹。景区内茂林修竹,假山碧池,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宛若人间仙境。尤其是黄龙洞的入口处依然保存着原先道观的山门,重檐翘角,造型古朴。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园林景致,使黄龙洞入选“新西湖十景”。

  走进黄龙洞,细细游赏,你还会发现这里的假山,以浑重的黄砂石块依照山势、地形的起伏抑扬而砌筑,或孤峰独立,或聚石造型,或堆叠成峰。远望,石峰如林,重峦叠翠;入内,迷离曲折,剔透空灵,雄浑与秀逸兼而有之。显示了造园艺术贴近自然、融合自然,深具匠心而又不着痕迹的长处与魅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龙洞景区进行了大手笔扩建改造,引进了民俗文化,新建了一批与“缘”内容有关的景观,丰富了景区内涵,使景区旅游有了起色。

  然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人文胜迹的黄龙洞景区,比起三潭印月、岳庙、花港公园游客明显少。出路何在?黄龙洞人在思考,杭州市园文局领导在思考。

  22年演出1.5万场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杭州市园文局和黄龙洞景区经过探寻、学习、取经,于1988年别出心裁地组建了一个杭州黄龙越剧团,探索将园林文化、民俗文化与戏曲文化相结合。后来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走向景区兴旺、戏剧繁荣的成功之路。

  自组建剧团后,剧团精选剧目,既排练大戏,也排练折子戏,这些来自全省各大剧团的演员骨干和从浙江艺校招来的尖子,在艺术家的精心指导下,不管是三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勤学苦练,唱念做打,精益求精。

  剧团充分利用景区这个舞台,每天上下午各演出一场,既演大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玉蜻蜓》、《盘妻索妻》、《三看御妹》、《三试浪荡子》等,也演折子戏,演折子戏时每场演四个。有时游客需要,下午还加演一场,一个月要演出百余场,观众每场少时三四百人,多则上千人。演员轮流演出,每人都有当主角和配角的机会。剧团负责人周燕对记者说:“杭州黄龙越剧团成立22年来,共演出1.5万余场,观众达1030万人次。如今越剧团已成为黄龙洞的‘金字招牌’。”

  观众可以点演员和曲目

  越剧因其艺术形式的地域性和独特性,深受江南观众和老年人的喜爱,特别是杭州观众和老年人对越剧情有独钟。相当一部分杭州老年人每年都购买黄龙洞景区的公园年票,吸引他们的除了黄龙洞的景观,更是冲着黄龙越剧团演员们的精湛表演而来。

  记者在黄龙洞采访时,这儿正在上演《三试浪荡子》。虽然已是中午时分,数百名老戏迷仍专注地观看演出,旁边还有许多站着的游客,有的游客边啃面包边看演出。从他们的神情中可以看得出,他们个个看得津津有味。

  站在最后一排的杜娟女士,正全神贯注地看着舞台上演出,记者真不忍心打扰她,欲问又止。她看出记者的意思,便欣然转过头与记者侃侃而谈。“我退休已经12年了,一年365天,我几乎每天都要来看一场演出。看了演出,一天开心,做事有力气,晚上睡得好。”她高兴地说,黄龙越剧团服务很周到,有时来得晚一点,有的曲目没有听到,我就点了演员和曲目,剧团就会安排演员演唱。黄龙洞是我们老年人的开心乐园!

  记者找到了正在后台卸装的演出队长孟科娟,她是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孟科娟介绍:“剧团除了正常的演出外,经常还要为外地旅游团队加场演出。一些老年观众点自己喜爱的演员和曲目,我们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虽然自谓‘草台班子’,行家给出‘毫不逊色于专业剧团水准’的评价。我们心里感到很高兴。”

  听了孟科娟的一番话,记者深切地感受到,黄龙洞景区就像是一片阳光充足,雨水丰沛的沃土,黄龙越剧团就像是生长在这片沃土里的兰花,如今已根深叶茂,花蕊饱满,吐着缕缕芬芳。观众们期望这一生长在幽谷里的兰花,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茁壮成长,更加芳香四溢。


浙江日报 消费·悠游 00023 一个剧团兴旺一个景区 2011-11-24 1656074 2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