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省人才市场与本报联办高校毕业生招聘会——

就业,这个冬天不太冷

  记者 方力 通讯员 钱凯

  本报杭州11月16日讯 就业季开始了!今天,由省人才市场与本报联合举办的“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浙江省人才招聘大会”,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平台。

  招聘大会上,120多家用人单位推出2000余个岗位,吸引了1650名应聘者,达成就业意向580余人。

  培训理念吸引人

  上午9时,招聘会现场的应聘者并不多。记者看到,许多用人单位还在等待应聘者的到来,而在一些知名企业摊位前,已经聚集了不少等候洽谈的应聘者。

  在杭州诺贝尔集团有限公司的摊位前,两名应聘者正在和招聘人员洽谈,而身后几名等候的应聘者也没闲着,拿出纸笔认真记录着招聘栏上的信息。“我们比较注重人才培养,公司对每个员工都有一个系统培训。”招聘人员唐先生说,许多前来应聘的年轻人很看中这点,希望能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自我,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和诺贝尔集团一样,一些知名企业的培训理念,吸引了不少应聘者。

  我爱我家房屋置换有限公司一下子收进了好几张简历。记者看到,在他们的招聘栏上,“完善的培训体系”、“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等字样格外显眼。招聘人员翁琦超告诉记者,公司此次招聘对专业没有硬性要求,应聘者不用担心工作不能马上上手。

  “应届毕业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所以培训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浙江树人大学会计专业大四学生王婷婷说,他们之所以选择一些知名企业,就是因为这些企业能够给他们提供更为多元的职业发展平台和宽阔的职业发展通道,对年轻人将来发展有很大好处。

  薪酬待遇超预期

  今天的招聘对象以应届毕业生为主。记者发现,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栏上注明薪酬福利,一些单位给出的薪酬待遇超出了应届毕业生的预期目标。

  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这次主要招聘销售人员,公司给应聘者提供的工资待遇是月薪2800元加上奖金。对于不少应届毕业生来说,这样的薪酬还是很不错的。公司招聘人员俞小姐告诉记者,现在的大学生心态总体比较好,择业时对薪酬的要求并不高,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专业匹配度和培训项目。“公司愿意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只要肯干,不管是在收入上,还是在事业上,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用人单位给应聘者提供的底薪都在2000元至3000元。除了较好的工资待遇,许多企业还为应聘者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像南都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浙江三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不仅为员工提供免费住宿,还在生日当天以及各种节日为员工送上贺礼。

  “原本以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工资待遇会很低,今天了解一下,比我想象中高出不少。”从金华赶来的吴翔告诉记者,他明年就要大学毕业,想到杭州闯一闯,没有工作经验的他给自己定了1500元的工资预期目标,“今天跟几家招聘单位聊了聊,我的就业信心更强了,机会很多,相信自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应聘者做足功课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今天的招聘会是他们就业的起点。不少应聘者为这场招聘会做了充足的准备。

  人群中,一名女生引起记者的注意。她拿着一叠纸,上面用蓝色和红色的水笔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她边看招聘栏,边对照着纸上的内容涂涂写写。她叫岑蝶,是浙江树人大学大四学生,今天一大早她就从学校赶到人才市场,希望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前几天,我在人才网上看了今天的招聘单位和提供的岗位。”岑蝶说,这张纸上写着的都是和她专业相关的企业和岗位,“事先做好准备,就不会盲目地在招聘会上转来转去,可以直接去应聘。”

  在现场,像岑蝶这样的应聘者并不少。许多大学生都是有备而来,择业的目标也更为明确。

  在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摊位前,招聘人员还没到,应聘者彭泽福静静地坐着。“我在等招聘人员过来,准备应聘这家公司的招投标岗位。”面对记者的询问,彭泽福笑着说。彭泽福是学工程管理的,来招聘会前,他在网上看好几家公司和岗位,定下就业目标,“今天来主要就是到这些公司应聘。与其盲目地选择,不如做好充足准备,选择自己中意的职业,这样对自己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将来的发展都有好处。”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就业,这个冬天不太冷 2011-11-17 2225169 2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