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丽乡村·村口树

寒门学子,迎来希望

  蔡筱梦

  明年清华大学将在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实行新的招生政策,为偏远农村学生进入清华“开绿灯”。包括投放更多招生计划,将自主招生范围扩大至县级中学和乡镇中学,并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设置自主招生方式和内容。

  这是一个让人倍感欣慰的消息。

  在去年的试点中,已有8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通过优惠政策考入清华,今年,该招生新政将覆盖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

  如今,在自主招生初审中,仅有约1/4学生来自于县级或县级以下中学,寒门学子在自主招生的路子上,向来都承受着一种制度性的轻视。偏远山村的学生有多少机会获得自主招生?有多少人又能花钱长途跋涉到学校参加考试?

  一些排除万难得以参加考试的农村学子却往往栽在知识面甚广的考试内容上,比如热门网络词语等不常接触的事物。各种高考加分政策往往也与农村学子绝缘。更甚的是,成绩的背后还有一群拼爹妈的择校生,农村学生似乎再努力,也难与这些城市孩子比拼。

  自主招生仿佛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在高考系列新政的助力下,那些最富竞争力的重点高中实力越来越强,迅速升级为“超级中学”。绝大多数的普通高中与县城高中,被远远甩在了后面。所以,从公平性的角度来说,高校自主招生向农村学生倾斜是一种合理的,公平、公正的体现。

  在这个意义上,清华大学此次的新政可以说是一次“拨乱反正”的试探。高考自主招生与农村学生无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类比问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更是社会阶层差异的表征。家庭背景在这样的情势下被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与机会被垄断了,寒门子弟的信心和希望不可能不受打击。

  只是一味的对农村学子叹息,替他们鸣不平是不够的,个体再努力,社会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平等空间和机会,等待我们的依然是那个巨大的城乡教育鸿沟。我们有理由期待下一个“清华”,期待更多的高校为寒门学子开辟一条新的求学之路。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村口树 00021 寒门学子,迎来希望 2011-11-01 2200544 2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