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第一要闻版

“吴菊萍现象”召唤信念的力量——
杭城热议“我们的价值观”

“吴菊萍现象”召唤信念的力量——

杭城热议“我们的价值观”

记者 管哲晖 裘一佼 

  本报杭州7月14日讯 “最美妈妈”吴菊萍让杭城市民共同经历着感动,也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带动了整个城市的讨论。本月在杭州市开展的“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核心词征集中,“友爱”、“真诚”、“奉献”等频频出现,市民们希望通过这些美好的词语,凝炼城市的力量,引领城市的发展。

  由杭州市委宣传部、浙江在线等举办的征集活动,要求参与者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要求,概括、提炼出百姓心目中的大众化、通俗化的价值观。7月1日以来,已收到应征件1330件,网站点击量达 49万次,参与者来自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区市,其中有90后中学生,也有年过八旬的老人,有人民教师、退休工人,也有自由职业者。杭州市民苏巧彩甚至一下子送来了42组核心词,还附上注释和推荐理由。

  主题词的征集和吴菊萍的善举,在杭州引发了一场关于价值观的讨论。在湖滨街道“湖滨晴雨”工作室,老中青三代就“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核心词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77岁的杨章耀说:“是党和社会培养了我,是这座城市给予了我美好的晚年。”年轻人则觉得,创新最重要,只有创新的社会,才有前进的动力。在转塘小学,老师把爱心、尊重和宽容作为对话主题,“老师心中有爱,才会真心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言传身教。”

  “吴菊萍的举动,是长期以来这个城市对追求文明、弘扬正义的一个结果。”浙江大学教授黄健在今天举行的征集活动专家评议会上说,“价值观就像春雨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社会,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每个人点滴的行为中。”

  究竟什么样的词汇能够表达出杭州的价值观?57岁的市民胡立民反复斟酌后,发来的核心词为“向正、向真、向善、向美”。这位老杭州说:“杭州民风正、真、善、美,要提炼、发扬这些珍贵的品质作为我们城市的精神。”网友“金陵”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像吴菊萍这样的公民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他写道:“民众迫切需要精神和信仰的支撑,需要像温暖的阳光、清洁的空气和无污染的水一样的诚信、孝道、仁义、良心和善行。”

  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植社会沃土之中,深藏于善良百姓的心中。吴菊萍救人事件激发出来的善举、爱心、关注,使我们更能感受到一座城市、一个社会确实非常需要以爱国、奉献、互助等核心价值来提升城市文明素质和市民素质。


浙江日报 第一要闻版 00001 “吴菊萍现象”召唤信念的力量——
杭城热议“我们的价值观”
2011-07-15 2065746 2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