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我的校园 我的家园

本报杭州5月25日讯

通讯员 周炜 记者 王婷 

  “光阴如斯故地依旧。历史的年轮,刻下无数人和事的印记。”

  “有一种声音,穿越了冬夏,回响,化为我们共同的记忆,成为永恒。”

  这几天,浙江大学出品的“毕业大片”——视频《浙大写意》,被学生和校友在各大视频网站、论坛和微博上纷纷转发,作品上传才2天,“收视率”已飙升数万。

  栀子花开,又是挥手告别的时节。用什么来留作永恒的纪念?

  写意和诗意,成了这个毕业季的优雅基调,这就是一份珍藏着师生浓情的毕业大礼。在《浙大写意》里,有学生、校友熟悉的校园风光,而更让人难忘的是其中许多感人的情节设计。

  一位向竺可桢铜像献花的老教授,用他苍老的手抚摸着铜像的手。在两手触碰的那一刻,不少观众的眼眶湿润了。

  “这样的场景在校庆的时候经常见到,每年校庆,都会有校友来竺可桢像前瞻仰、献花。”摄影师张进说,当你看到一双苍老的手在铜像上移动,你可以感受到这种不同年代、不同的人在对话,感受到时空跨越的张力。

  这部“毕业大片”长不过四分半钟,而构思和拍摄,花了两年之久。

  “我们希望她在视觉上是美的,情绪上是安静的,看后有回味和想象,会在心里留下痕迹。大学四年,是人生最值得纪念的青春岁月,离开校园后,应该可以有让他们回望母校的方向。”视频主创人员之一的浙大新闻办主任单泠说,“大学是历史的城,是青春的城,在不变的风景中,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留下了不同的故事。历史沉淀下来的这些故事,形成了不同大学的气质和内涵,而这种特质,在每一个毕业生离开大学的时候,是伴随他们出发的青春故事、感悟与记忆。”

  也正源于这份记忆,毕业大片上线后不到一天,点击就已过万。 一位定居硅谷的82届浙大校友留着热泪看了好几遍后留言感叹:“很喜欢很喜欢,重复地看,一遍遍看,很久没这样心底被触摸的感觉了,热泪滚滚啊——回不去的校园,回不去的青春岁月啊,一切都又在眼前了。”

  “每个人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其实都是匆忙的,几乎没有时间思考离开大学意味着什么,什么是要永久珍藏的。视频提醒了我,大学是一份唯美的意象,是一个可以支撑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位上海的网友说,“虽然我不是浙大毕业生,但一些东西,是大家共有的。”

  大学,需要这样的文化表达。

  毕业,需要这样的情感纪念。

  打动人心的,是情;会在内心沉淀下来的,也是情;同窗情,师生情,会成为一种力量,伴随一生。

  毕业季,一起来体味!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我的校园 我的家园 2011-05-26 1993339 2 2011年05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