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世界第一” 也不必在意

  杨树荫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消息,2009年,中国生产图书30万种,70亿册,出版发行报纸439亿份,中国图书出版品种与总量居世界第一。

  发明了造纸和印刷术的文明古国,终于在图书出版领域创造了世界第一,算是名至实归。

  相对于另类的世界第一,如打火机、领带一类的产品,图书出版的世界第一,含金量自然不一般。低档打火机、低档领带,中国稳居第一。此种第一,其实饱含着难以计数的人力资源,投入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如天文数字一般,挣回的却是一点点微薄的加工费。这样的世界第一,说是第一,其实心酸。

  如今,在图书出版这样的文化高端领域,中国人总算扬眉吐气。天量一般的图书,足以培养天量一般的民众,可以期待,文雅、文明,也会名至实归。

  几乎同时,《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的文章,呼吁全民读书。据第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全民阅读率仅为52.45%,比1999年的60.4%下降了7.95个百分点。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人均图书消费1.7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聂震宁委员更是忧心如焚地指出“人均阅读量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中国人怎么了?人均阅读图书4.5本,还是靠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支撑,若扣除这一群体,人均阅读率更惨。国民不爱读书,好像无关紧要,然而在文明世界,却让大国国民的颜面尽失。

  中国人为何不爱看书?这又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这稳居“世界第一”的出版量,都在出版些什么?这谁都难以回答。当然,还是可以凭着推理,从正面回答一二:

  其一,出版物当是以内销为主,也就是说,写出来是给中国人看的。外国人看不懂中国的书,且不说汉字的难读难懂,就连许多名词概念亦都充满中国特色,让外国人弄不明白。中国人用中国眼光看中国的书,应该是十分地轻松;

  其二,出版物的质量当是没有问题,这很重要。中国的一些产品老是出问题。市场管理部门、质量监管部门,屡屡失守,只能呼吁民众自己“擦亮眼睛”了。相比之下,图书的质量令人欣慰,高扬主旋律,大唱正气歌,应是图书出版的主格调。乃至有人发表文章,建议要像管图书质量那样地管食品市场。

  图书不仅质量好,而且精品无数。国家级的奖项、专业类的奖项,以及各省各市自己设置的奖项,极为丰富,自然也极为震撼。许多书还未上市,就已一路叫好,好书之好,好书之多,已经让人都看不过来。

  图书质量好,当然有赖于一支庞大的作者队伍。教授、学者,明星、艺人,商人、老板,大官、小官,让作者队伍浩浩荡荡;各行各业都忙着出书,自然是题材丰富,内容感人。特别是许多官员、学者的书籍,写的都是非常重要而又通俗易懂的道理,让人一看就懂,认真地读,一辈子都会受益匪浅。

  如此多的书,如此好的书,还不够看么?

  然而,中国人就是不爱看书,如此低的阅读率,不知是不是算错了?不过,睁大眼睛看看,饭店、酒店、歌厅、美发厅之多,远远超过书店,甚至洗脚店也比书店多,可能已经说明问题。更何况,但凡中国人自我查找问题,当首第一条必是“不看书、不爱学习”。人均阅读率应是真的。

  看来,这样的“世界第一”,不必太在意。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1 “世界第一” 也不必在意 2011-04-15 nw.D1000FFN_20110415_4-00021 2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