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老人活动场地不够怎么办——

奉化:“兴趣屋”里老来乐

  记者 吴晓鹏 

  报道组 黄成峰 吴培维 

  

  本报讯 人老了怕什么?寂寞!奉化市庄山社区年逾七旬的汪正龙老人乐呵呵地说:“从今往后我再也不为寂寞发愁了。”原来,老人喜欢看报读书,每年花800多元自费订报刊。了解到周围不少老人跟他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他就把自家的一间房子改造成读书屋,每天十几位老人一起坐下来,泡壶茶,看看报,聊聊天,其乐融融。

  在奉化庄山社区,像汪正龙老人自办的“兴趣屋”还有5个,分别是戏曲屋、讲法屋、棋艺屋、拳术屋和气功屋。社区老年居民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号入座”,免费加入其中。

  据了解,与众多老小区面临的难题一样,奉化锦屏街道庄山社区有700多名老年人,可现有的几间活动室加起来不到100平方米,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庄山社区“兴趣屋”出现后,不仅有效缓解社区老年活动场地不足的矛盾,最主要的是老年人凑在一起,谈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消除了寂寞,丰富了生活。“以前打麻将的居多,现在都爱往‘兴趣屋’钻。”庄山社区党委书记江志良介绍说。

  看到“兴趣屋”如此受欢迎,效果如此之好,奉化庄山社区干部受到启发。于是社区有意识地培养类似“兴趣屋”,给予一定的资助,比如帮汪老多订几份报纸,逐步形成“1+N”社区老年活动模式。其中,“1”是社区建立健全由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休闲公园组成的老年人活动场所,“N”就是居民家中设立多个志趣爱好相同的老年人活动场所。

  目前,这6个兴趣屋,每天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有100多人。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老人们在一起聊得来,玩得痛快。“每天早晚各一次,与‘票友’们唱唱跳跳,白天与一些老人下下棋,聊聊天。原来小病小痛不断,现在感觉身体明显好多了,心情也舒畅了。”庄山社区王阿姨说。

  “兴趣屋”也受到老人子女的欢迎。社区居民方国中告诉记者:“父母退休后,感觉生活一下子没了节奏,起先很失落。现在每天跟着其他老人练练太极拳、唱唱戏,看着他们身体好了、气顺了,我们做子女的也能安心工作了。”

  据江志良介绍,目前,庄山社区正在积极引导,争取让更多“兴趣屋”出现。另一方面,社区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让“兴趣屋”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存在,让社区老人欢度晚年。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奉化:“兴趣屋”里老来乐 2011-03-07 nw.D1000FFN_20110307_3-00015 2 2011年03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