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锐话题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献礼作品创作漫谈

  ●文化自信理应贯穿于文化自觉的始终,因为只有对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流光溢彩的建设文化产生坚定的自信力,才能在当下的文化建设中自觉地注入精神、提升格调、弘扬正气,从而完成文化自强的历史使命。

  ●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类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艺术创作,不应仅仅成为节庆的献礼之作,而应成为文化自信力推动下的文化自觉之举,常态地贯穿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全过程。

  仲呈祥  张金尧

  

  “文化自觉”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审视“五四”以来百年文化建设而得出的重要经验。现在,文化自觉已是文化建设的时代强音,它与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命题一道,构成当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的重要课题。

  完成文化自强的

  历史使命

  文化自信理应贯穿于文化自觉的始终,因为只有对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流光溢彩的建设文化产生坚定的自信力,才能在当下的文化建设中自觉地注入精神、提升格调、弘扬正气,从而完成文化自强的历史使命。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就是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追求独立自主为国请命的革命文化的自信,促当下影视文化建设自觉的自强之举。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下生死突围中所铸的胜利之剑,“两弹一星”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以及艰苦求索的科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典中20世纪下半叶的新篇章。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就是“两弹一星”诞生的生动写照,就是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精品力作。剧中钱学森、邓稼先等“两弹一星”的功勋们以伟大的民族智慧和“不信邪”的豪迈气概,用铁的事实回应了“20年造不出原子弹”的嘲笑甚至诅咒,正如邓稼先写信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这种逆势而上的疾风劲草精神不仅是那时那地之必备,也是当下凝魂聚气之亟需,更是以优良的人文精神涵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真正所在。该剧主创者具有的担当精神的选材意识和精妙的艺术呈现、国家电视台的弘扬主旋律的播放风范、广大观众对剧中人物的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和感人至深的高尚情操的强烈反响,回应了对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时代呼唤,合力营造了振奋精神、激发活力、追求理想、坚定信念的文化建设氛围。

  构建健康繁荣的

  文化生态

  今年是建党90周年,近期弘扬主旋律的艺术作品亮点频频,就是要使在某些方面失衡的人文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一种切实的、有效的调控,让人民群众能够生活在一种真正的健康向上、繁荣兴旺的文化生态环境里。但需要指出的是,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类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艺术创作,不应仅仅成为节庆的献礼之作,而应成为文化自信力推动下的文化自觉之举,常态地贯穿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全过程。因为只有创作众多的优秀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前进之路的不竭动力和智慧源泉,才能实现文化自强,才能真正全面建成与之相应的政治优越、经济强大、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

  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势必导致创作上的盲目、传播中的倾轧、审美时的迷失。毋庸讳言,当下由于一些创作者对文化的不自信,盲目创作了一些令人堪忧的影视文艺作品。由于对文化的精神构建功能的不自信,出现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社会效益的倾向,其具体表现是过分强调票房价值的“唯收视率论”,殊不知“资本生产对于精神生产的某些部门,如艺术、诗歌从来就怀有敌意”;由于对民族审美优势的不自信,出现了不注重内容而只注重形式的倾向,其具体表现是过分强调“观赏性”而营造所谓的“唯美奇观”、“视觉盛宴”,殊不知浮动的电光声色侵扰了观众对艺术的从容接受和淡定浸润,当然也断难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相映成趣;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出现了对历史过度解构、崇尚虚无的倾向,其具体表现是“乱改”成瘾、“戏说”成风、错捏历史人物、嘲笑崇高精神,殊不知这些“三俗”作品往往抽空经典人物形象的精神内蕴,势必导致支撑民族精神大厦脊梁的坍塌;由于对经过历史检验的精妙的创作法的不自信,出现了抛弃“典型概括”、轻视“宏大叙事”的创作观,其具体表现是作品人物“行走在个人经验的轨道上”,殊不知一些作品刻画人物性格醉心于恩格斯当年批评的那种“恶劣的个性化”、畸形的细节描摹、软乎乎的幸福显摆,把个人的偶然际遇说成历史的必然归宿。

  创作中国气派的

  影视作品

  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之所以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则源于主创者对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革命文化的自信。新时期以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道引人瞩目的亮丽景观。从《长征》到《延安颂》,再到《解放》及至《解放大西南》,可以说完成了荧屏上的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人民共和国的形象历史。这不能不追本溯源到以王朝柱为代表的主创集体对继承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传统的充分自信与高度自觉。而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也正是脉承了这种弥足珍贵的创作理念,这不能不是对上述种种倾向的有力匡正。

  当然,“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马克思)。对于影视作品而言,一旦拥有了笃定的对优秀文化的自信力,而要反映这种真理,就需要诸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方能将艺术之花呵护成材。正如《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作为浙产大剧,延续并发展了第一部反映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创业史的电视剧《中国神火》的叙事策略,在艺术的宏大叙事中合理运用纪实手法,使多线索、多人物铺陈有条不紊、肌理匀称,充分发挥了电视剧艺术与新闻纪实的结缘互补的独特优势,丰富了电视剧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在皴染以毛泽东、周恩来、陈毅、聂荣臻为代表的领袖群体和以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等为代表的矢志爱国的知识分子群体等英雄形象的诸多事迹中又注重典型事例选取,在面对强敌合围时,毛泽东“送子入朝”又痛失骨血,在“过粮食关”时,邓稼先所欠总理的那“一两粮票”,在“过政审关”时,钱三强对周光召的由衷信任等等情节,无不使人直堪喷泪;在赞美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时又咏叹了忠贞的爱情操守,从钱学森、蒋英夫妻科学和艺术的琴瑟和鸣,到钱三强、何泽慧夫妻的患难与共,再到邓稼先、许鹿希夫妻的生离死别等等剧情,无不使人脱离俗气而心向崇高。

  总之,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以对革命文化的自信所自觉颂扬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有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势必促进自觉地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影视创作的活力,促进创造出更多的具有中国气派的自强的影视作品。 

  (仲呈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张金尧,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师)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锐话题 00019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2011-03-04 nw.D1000FFN_20110304_4-00019 2 2011年03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