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路在何方
记者 黄宏
记者 黄宏
基本医疗保障,这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其中,社区医院如何定位,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热点。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缤纷小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沈天仁说,社区医院发展的一个方向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具体办法是:政府划好一个个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区域,定好医疗机构服务多少人、怎么服务这个“坑”,然后再把社区医院这个“萝卜”摆进去,人员的收入、医疗器械等要政府“托底”;另一个方向叫“打包”,政府放开这个领域,让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去办医疗机构,大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看好一个病人,到政府去领一笔补贴,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医疗保障。
而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所所长张宏则表示:“新一轮医疗改革已经展开,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要完善新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认为,就是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基层医疗机构要以公益性为主。”
张宏建议,卫生部门要根据人口多少,划分相应的医疗服务区块,然后布点、设置社区医院或村医院,配备医疗服务人员,以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在政府加大对医疗投入的背景下,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社区或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究竟怎么办?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新医改落实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统筹兼顾、综合协调,把政府投入切实地变成百姓的福利。
在会场上,不时能听到代表、委员对一些“深水区”问题的思考:社区医院在被“切断”创收机制、承担大量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情况下,如何切实做到“回归公益性”,让患者满意?医务人员的收入、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采购经费如何有效得到保障?在新医改方案以社区医院为主导体现公益性的大格局下,民营社区医院或卫生服务站该如何有所作为?大量的资金投入,怎么来实现有效监管……这些难题都是今后有待解决的。
“对浙江来说,建立一套符合省情、又行之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需要进一步探索。” 张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