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钱帮你摆平,不交钱就曝光。央视揭露“315消费电子投诉网”——
以维权名义敛不义之财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以发布负面消息相要挟,要求相关企业交钱,以维持所谓“战略合作”。据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统计,目前,像该网站这样涉嫌敲诈勒索的所谓维权网站,已成继手机涉黄网站之后又一个新的投诉热点。
不续约就登负面报道
2010年11月10日,深圳创维集团用户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发现,在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上出现了一篇针对创维电视的曝光文章,质疑创维公司产品存在严重缺陷。仔细阅读之后,创维公司怀疑这则负面消息并不是一篇简单的消费投诉报道。果然,在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这家网站上接连出现了3篇关于创维电视的负面报道。
据创维集团品牌管理部经理杜立军介绍,他们和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去年10月19日合同到期,过了两个星期,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发来类似于催缴函的续约通知,如果创维不跟它续约,就停止某些“合作”。随后,从11月3日开始,这个网站上陆续出现创维的负面报道。
根据这份战略合作协议书,过去三年,创维集团每年缴纳6万元,和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结成A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月19日合同到期后,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将A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合作费用涨到每年12万元,创维集团决定不再续约。
为了了解负面报道出现是不是由于没有续约,创维集团客户服务部的负责人拨通了网站运营总监曹致文的电话,曹致文直言不讳:网站登出企业的负面报道,就是因为创维不续约、不交钱造成的。
交钱多屏蔽信息就快
打开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记者注意到,网站上有大量消费者的投诉信息,这些信息按电信服务、家电产品、金融保险等10多个类别进行了分类。据网站自己介绍,这家网站由中国电子商会主办,在业界非常知名,影响巨大,其个人会员超过百万,日均投诉量超过1500宗,在同类网站中,网上搜索结果排名第一。可是,创维集团在合作过程中慢慢发现,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并不像他们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帮助消费者和企业进行沟通,解决产品投诉问题,这家网站的真正目的是赢利,消费维权只不过是个幌子。一份315消费电子投诉网2008年提供的《战略合作伙伴须知》上标明:合作方除了能在该网享有相应的广告回报外,该网将对企业的投诉信息每月归档一次。
杜立军说,所谓的归档就是转到它的后台,等于是花钱把这些东西给屏蔽掉,省得在网上挂的针对企业的投诉信息越来越多。
创维集团还发现:对于不同级别的合作伙伴,其归档的时间还有区别。A级战略合作伙伴每月归档一次,AA级15天归档一次,AAA级一周归档一次,而每一级合作伙伴伴随着归档时间的缩短,费用也按3万元一个等级递增。换句话说,企业交钱越多,归档次数就越多,针对该企业的投诉信息在这家网站上曝光的时间就越短,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小。
不听话企业曾被约谈
和创维集团遇到的情况类似,另一家国内知名的家电企业在去年9月与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的合作到期,企业同样拒绝了续约要求。结果,这家企业收到了一封落款为中国电子商会的约谈通知书。通知书中提到:中国电子商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电子信息产业流通领域中最大的行业社团组织,其消费电子售后服务专业委员会官方投诉网站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受工信部委托,肩负受理和协调消费电子投诉的重任。通知书要求公司主要负责人接受商会领导的约谈,无故不接受约谈的,中国电子商会将根据相关法律,联合执法部门和媒体进行查处曝光。
法律专家指出,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但是,中国电子商会这种以红头文件约谈企业的做法,并不是合法的监督行为,而是以行政机关下属行业协会的身份,赤裸裸地向不交钱的企业施压。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刘俊海认为,如果约谈被理解为一种行政执法权限,中国电子商会和315电子投诉网都没有这种权限。
自曝有强大政府背景
在拒绝了中国电子商会的约谈之后,这家企业于去年12月7日收到了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要求采访的邮件,邮件宣称:近期贵司的投诉较多,消费者的意见较为强烈,另外,这些投诉极具代表性,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近期将对此进行报道。面对网站的要挟,这家公司断然拒绝了采访,结果,12月14日,针对这家公司的负面报道就出现在了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上。记者注意到,这篇报道和针对创维公司的那篇负面报道一样,都是出自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一个叫“光觅影”的作者。
我国《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规定: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其他互联网站,不得从事登载新闻业务,更不得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和其他来源的新闻。这家没有采访资质的网站刊登自己组织采写的新闻稿并发布信息,违反了相关规定。
这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找到了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的运营总监曹致文,对网站以发布负面消息相要挟,要求企业交钱续约的行为提出质疑。出人意料的是,曹致文的回答非常强硬:“2011年所有跟我们有过战略合作的企业,基本上都续约了,包括海尔、海信、长虹、TCL、康佳等等。几年走过来了,基本上没有一个企业敢断。断四五天我们能接受,但是断个一两个月,这种情况基本上没有出现过。”
按照这位运营总监的说法,只要交了钱,网站就能让企业相关的投诉信息既不会出现在他们的网站上,也不会提供给其他网站和媒体。这位运营总监还介绍,之所以他们网站能向企业施压,逼迫企业交钱,和他们强大的政府背景有直接关系。他提到了一个名字:王福山。经过记者核实,王福山正是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的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担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售后服务专业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要挟企业不成,中国电子商会就会直接向企业发出约谈信函,向企业施压。
比网络水军危害更大
调查至此,记者发现: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打着替消费者维权的幌子,以发布对企业不利的负面信息相要挟,逼迫企业以合作的名义交钱,而一旦企业不顺从,则通过行政机关下属行业协会约谈以及曝光负面消息等方式,向不交钱的企业施压。法律专家刘俊海指出,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的这种做法,已经涉嫌违法,“如果一家网站以公布投诉信息为手段,要挟相关的企业支付钱财,就是赤裸裸的敲诈勒索”。
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下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了解到,目前,像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这样涉嫌敲诈勒索的所谓维权网站,已经成为继手机涉黄网站之后又一个新的投诉热点。据中心工作人员李家明介绍,中心接到的此类投诉约有4000多件次,比较典型的就是315消费电子投诉网,达到1380多件次。
据了解,在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接到的关于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的信息中,大部分是匿名举报的,说明这些企业对网站的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背景还是有所担忧,害怕实名举报会遭到网站的打击报复。相关人士指出,中国电子商会是政府机构下属的正规注册的行业协会,其下属的官方投诉网站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发布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更容易被广大的消费者采信,因此,这类维权网站以敛财为目的发布的信息,比一般的网络水军的危害性更大。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指出,这种情况相当于冒充裁判员,对运动员厚此薄彼,谁给钱就帮谁,不给钱就打谁,破坏了行业秩序。 (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