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届金球奖揭晓
《社交网络》四面玲珑
本报杭州1月17日讯
记者 陈扬渲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第68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揭晓各大奖项,呼声极高的《社交网络》成为电影类最大赢家,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原创音乐四项大奖。
这个结果应该在预料中,本·麦兹里奇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向人们揭开了全球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脸谱)的创始人马克·扎克博格和埃德华多·萨瓦林的发家史,加上鬼才导演大卫·芬奇的精准把握,成就了一部好评如潮的佳作。
但《社交网络》不完全是传记片,还关乎爱情、友情、金钱。“不是混蛋,胜似混蛋。”结局总是出乎意料,当主人公通过虚拟的网络功成名就时,却发现早已失去朋友和爱情,他默默地面对电脑,心中无比孤独和失落。
这样的结局或许表明了大卫·芬奇的态度,他希望引发人们对于电脑技术及信息化时代的反思,科技改变了工作生活方式,甚至也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类心理,当我们尽情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时,当我们在无形的网络空间展示、发泄、满足时,我们距离真实也越来越远,心灵的空虚无以填补。
具有60多年历史的金球奖本为不满奥斯卡歧视别国电影而设,后来却戏剧性地成为其风向标。但最近几年,两大奖项开始产生偏离,很多金球奖最佳影片没能在奥斯卡上获得认可。有评论认为,这两个奖项已经形成各自的评价标准和艺术风格,不可能也不应该高度重合。
抛开对奥斯卡的影响力不论,金球奖青睐《社交网络》体现出对新兴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作为人类的伟大发明,网络颠覆了过往人们对于时空概念的所有认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日渐模糊。几年前,人们热衷于通过博客结交朋友展示自己,而现在,微博以强大的普及力迅速笼络其拥趸,大势所趋的碎片化、微文化,成为这个社会新的现象与特征。
从一个受挫的小男生变身网络之王,同时也让自己蜕变为一个“混蛋”,影片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得失也足以引起人们思考,因为在他之外,不计其数的年轻人正为实现梦想而在网络世界中奋力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