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

余杭“赵本山”也很逗

  本报杭州1月12日讯

  记者 翁浩浩 报道组 范建荣 冯水土 

  

  冬日午后的暖阳,照进杭州余杭区乔司镇毛桃西街22号的一幢农居。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一位大伯拿着一叠稿纸边看边走,时而摇头晃脑,时而念念有词,时而又喜笑颜开,还时不时地和一旁的老伴说上几句。

  这是66岁的杭威镇和老伴韩春仙在家排演小品的一个场景。

  因为自编、自导、自演小品,杭威镇被称为乔司的“赵本山”。他的小品演到哪里,哪里就笑声不断。3年来,他把《空欢一场》、《一人一半》、《圈套》等多个小品献给邻里乡亲,还把老伴领上台,夫妻双双把戏演。

  杭威镇与小品结缘,还得从3年前说起。当时,乔司镇文化站在全镇寻找会编爱写喜欢唱的人才。杭威镇年轻时喜欢写写画画,还会编小故事,镇文化干部登门拜访,并动员他去参加小品创作培训班。

  培训班一结业,杭威镇就在家里搞小品。有一段时间,他几乎不出家门,吃完饭就躲进房间。这可急坏了老伴,以为他得了什么病,进去一看,才知在写小品。在余杭区文化馆的帮助下,他的第一个小品《空欢一场》很快就诞生了。这是一个关于买奖票的故事。他除了自己演,还把老伴也拉上台。小品在镇里演出时引来笑声不断,一些观众还向他打听下场演出的时间地点。

  名声大噪后,杭威镇并不满足。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和表演水平,他又参加了一个编导培训班,还请人把自己的小品录下来,反复观看找不足。

  “我最崇拜的是赵本山,他语言和动作都很幽默、很有个人风格,每次都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快乐。”杭威镇笑着说,他一直在学赵本山的风格,还买来很多碟片,仔细研究,借此提高表演水平。

  这两天,杭威镇正在创作《乡情》,讲的是一位从农村出来的“海龟”放弃海外的高薪工作机会,和洋夫人一起回家乡投身生态旅游开发的事。

  “本子已经差不多了,但还要添‘包袱’。”他说。我们看到,《乡情》的剧本已经写满了三大张A4纸。

  杭威镇的很多小品来源于现实生活。他经常听说一些居民遇到各种各样的骗子,一番收集、构思、提炼之后,小品《一人一半》出炉了:文物贩子和算命先生串通一气骗人钱财,每次分赃一人一半,最后两人一起被抓,一副手铐也是“一人一半”。为了写好这个小品,他每天都要看央视12套的法制节目,让小品内容更有法律依据,让观众在欢笑中接受法制教育。

  在《一人一半》中,他演算命先生,老伴演受骗妇女。小品先后在临平、乔司等地演了8场,场场爆满。其中有这么一个经典的段子——“算命先生”自言自语:“甲乙丙丁,ABCD、1234……”“受骗妇女”质疑:“哪有这样算命的?”“中西结合,科学算命嘛!”

  2010年,杭威镇的新作《圈套》又得到好评。小品取材于乔司某宾馆来了一伙人举办“健康讲座”,骗钱后逃之夭夭的真实事件,让观众在笑声中接受教育。

  杭威镇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办个“草根”文艺演出队。“把社区喜欢写和唱的人集中起来,编些乡土小品奉献给大家,让大家在欢乐中得到启发。”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5 余杭“赵本山”也很逗 2011-01-13 nw.D1000FFN_20110113_13-00015 2 2011年01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