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政治纵深·倡廉

江北筑牢拒腐“防火墙”——

廉政也要审计

  核心提示:

  如果党员干部违纪后,纪委才介入调查,既无法保护干部,又不能及时挽回经济损失。能否在干部“出事”前,提前介入廉政风险防控?宁波江北区探索廉政制度审计,前置“防火墙”,阻拦腐败“病毒”。目前,该区将廉政制度审计范围从行政村(社区)、基层站所扩大到重大项目建设领域。

  虞寄达是宁波江北区发改局工程师,他还有一个身份:江北区重大工程项目廉政制度审计小组审计员。

  日前,他进驻江北区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项目指挥部,进行廉政制度审计。与他一起的,除了来自纪检、建设、财政、安监等部门的10多名“审计人员”外,还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等,他们将作为“独立第三方”,负责监督整个“审计”过程。

  特殊审计

  查漏洞

  姚江干流堤防维修加固工程是江北区的一项实事工程。一期投资就达5800多万元。如此大规模的项目,一旦监管不力,很可能在项目决策、土地审批出让、招投标、物资采购等环节中出现问题,诱发腐败。

  记者在随审计小组现场审计时发现,审计的过程更像是一次调查:先详细了解工程实施情况,再由检查人员查阅项目台账,最后进行实地检查和问卷调查。

  “项目招投标中有没有接受对方单位请吃?物资采购时有没有资金进出明细?工程进行中有没有扰民?……”审计中,审计人员突然向工程项目负责人抛出一个个尖锐的问题,让工程负责人感觉有些措手不及。只见负责人一边将有关的证明材料一一列出,对每一个问题作出详细回答和解释。

  经过一番仔细的“会诊”, 审计小组集体讨论,给出此次制度审计结果:该项目得分为“A”,表示相关的廉政风险制度建设基本健全,落实到位。

  不过,审计小组也不忘对项目运行提出建议:快过年了,出入账要登记清楚;不许拖欠工程款,要让农民工及时领到工钱;项目实施中,要注意与附近的群众做好沟通,防止扰民问题发生……项目负责人仔细地将这些意见记录在本子上。

  虞寄达告诉记者,提前查察、纠正项目中的腐败风险,努力不出现“工程上马、干部落马”的情况,是“制度审计”的目的。

  廉政风险都明了

  反腐倡廉重心由“制度制订”转移到“制度执行”,由“事后追查”转移到“事前防控”。现在,江北区纪委将辖区内经济基础好、信访问题多、村干部换届调整较大的行政村和资金量大、制度不完善、关注度高的工程项目,都列为重点审计对象。

  庄桥街道西邵村的党群、干群关系曾经一度比较紧张。廉政制度审计小组进驻该村后,对党员、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审计了该村近3年来的台账资料。

  一名审计小组成员回忆:“在审计中,查出西邵村在民主管理、干部保廉、资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中存在5项问题,并发现个别村干部有以权谋私的违纪嫌疑。”针对这些问题,审计小组帮助村“两委”班子在建设和规范管理方面进行整改,纪检部门及时对有违纪嫌疑的村干部立案调查。经过一系列整顿,西邵村如今管理严了,账目清了,村民意见少了,村“两委”工作也顺利了。

  江北区纪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区陆续制订出台的反腐保廉制度不少,但很多制度长时间在墙上“休眠”,没有真正“落地”。很多党员干部违纪都是因制度执行不到位引起的。所以,从2007年起,江北区大胆探索“廉政制度审计”,一方面对基层和重大工程项目廉政制度执行落实进行不定期的监督,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对干部廉政问题的日常提醒。

  记者看到,《江北区制度审计分级预警管理办法》规定,制度审计一般通过听取工作介绍、查阅台账、审核账簿、实地检查、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等程序,对审计对象进行廉情综合考量,给出“A、B、C、D”4个等级的绩效测评得分。凡在问卷调查中老百姓普遍表示“不满意”的,将实行“A”级一票否决制,充分体现民意。制度审计通不过的,相关负责人将被问责。

  保廉警钟需长鸣

  如今,江北区廉政制度审计正在当地党员干部中广为知晓,通过3年多的实施,保廉警钟正在当地长鸣,既及早发现党员干部中苗头性的问题,又避免国有和集体资产的流失。

  前不久,洪塘街道洪塘村一名村干部钻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漏洞,违规将村里的1000万元拆迁补偿款私自借给某私营企业,为了对村民隐瞒此事,还篡改相关财务手续。审计小组进村审查时,发现这一问题,责成当事人立即追回款项,及时排除村集体资金安全风险。

  至今,江北区通过制度审计,已向审计对象提出各类整改意见120多条,督促建章立制30余个,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预警、防范和处理。

  甬江街道包家村正在进行旧村改造和安置房建设,最近,审计小组进村进行检查。村民童兴海对此很关注。他说:“有了制度审计,村里的工作更加规范、透明了,阿拉也越来越放心了。”

  一些机关干部也表示,过去朋友托自己帮忙,因为抹不开面子,难以推辞。实施审计后,犹如长鸣警钟,制度执行的刚性加大了,他们再也不用“左右为难”了。

  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认为,“廉政制度审计”是预防腐败体系的具体化。江北区“廉政制度审计”,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化、不断发现预防腐败机制中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防范、改进措施的管理体系。

  不过,采访中,不少干部群众也就完善“制度审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洪塘街道干部朱建明建议,廉政制度审计最好能够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评,这样的结果会更有说服力,更令人可信。

  也有专家建议,廉政制度审计除了公开问责外,还应有激励机制,鼓动基层加强自我审计、自我监督。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成言:“廉政制度审计”是审计技术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的新载体,无论工作方式还是工作内容,是比较到位的一次创新。从制度执行力角度看,它是一个实践总结出来的创新性的制度体系建设。任何制度必须是建立在执行力上,而执行力重要的前提是要有可操作性、可行性。江北区“廉政制度审计”可以从中总结出更好的一些经验进行推广,从而为廉政建设带来不断的创新力。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倡廉 00018 廉政也要审计 2011-01-13 nw.D1000FFN_20110113_8-00018 2 2011年01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