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回顾“十一五”

事业发展最辉煌 民生改善最显著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纪实

  事业发展最辉煌

  民生改善最显著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纪实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蓝图谋划之年。回眸“十一五”,这是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力度最大、步伐最快、成效最显著、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改善最快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以满足残疾人的生活、住房等基本需求为出发点,以建立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长效机制为着力点,我省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政策措施,圆满完成了规划设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小康工程深入实施、爱心城市创建全面铺开、全国第八届残运会筹备有序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稳步构筑……全省残疾人生活水平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残疾人工作精彩纷呈,残疾人事业辉煌无限!

  扶残助残  创建爱心城市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营造人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2008年12月,浙政办发【2008】89号文件启动了全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工作,通过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健全组织、优化服务,全方位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激励广大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杭州、嘉兴两市积极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目前全省首批27个创建县(市、区)已经认真做好各项创建工作即将迎接全面验收,第二批26个县(市、区)的申报创建工作正火热进行,爱心城市创建工作已覆盖全省11个市。爱心城市(区)创建活动的开展,不仅全方位推动了残疾人工作,更促进了全社会扶残助残良好风气的形成,构筑了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自立自强 书写精彩人生

  12月15日,省委、省政府电贺我省丽水籍运动员蔡余庆燕,在广州亚残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取得了开门红。盘点刚刚闭幕的广州亚残会,我省运动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共夺得18金16银8铜。 

  在此前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残奥会上,我省7名运动员获得7金、1银和1铜的好成绩,7次打破世界纪录,创造了4项新的世界纪录,创下我省运动员参加残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

  5年来,我省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自强自立精神得到更好展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省残疾人艺术团5年先后在全省巡演140余场,赴法国、日本等国演出20余场,被誉为“爱与友谊的使者”;艺术团组织节目参加全国文艺汇演名列前茅;开展浙江省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活动,集中展示了残疾人文化艺术才能和特殊艺术成果,丰富了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全省11个市均举行文化艺术周活动。

  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浙江周活动成功举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外国政要、上海世博会贵宾团等前往参观,社会反响强烈。

  组织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支持残疾人发展。成立中国狮子联会浙江会员管理委员会,先后组建20支服务队,发展525名会员,筹集善款近800万元,先后分3批派出会员赴灾区救灾。

  党政重视

  保障服务出新政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时代的前进,腾飞的发展铺就残疾人事业的坦途!“十一五”期间,全省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积极主动将残疾人事业融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有力促进了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中央7号、国办19号文件和残疾人保障法等,积极推动出台了省委3号、省府办95号文件和《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并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我省“两个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举措。省残联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推动制定了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就业创业、小康阳光·庇护中心、特殊教育、爱心城市创建、法律援助等文件,初步构筑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制度框架。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财政共投入约57.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87倍,年均增长率33.3%。

  广大残疾人参政议事取得了新的突破。在2008年的省“两会”上,我省首次出现两名残疾人人大代表,包括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在省级人大代表达到6人。目前,全省共有250余名优秀残疾人和工作者进入各级人大、政协,他们积极建言献策,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体现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风采。

  全省举力  出彩出色办残运

  2011年10月,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将在我省举行,这是建国以来我省承办的最大规模的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全国层面的筹委会,主分赛区和各竞赛项目的举办时间、场馆基本确定,场馆无障碍改造、开闭幕式创意、志愿者招募等工作全面启动;向爱心企业筹资近亿元,爱心邮册认购进展顺利,各地各部门已认购80多万册;训练备战成效明显,18个参赛大项和参赛运动员队伍已基本组建完成。2010年10月11日,我省顺利举行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系列活动,中国残联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相关活动,全国各大媒体集中报道,社会氛围浓厚。

  加快建设 夯实服务平台

  5年来,全省各级残联努力争取政策,举全力加快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造残疾人服务平台。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迁建工程一期2.5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并以此为契机申请筹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3.64万平方米的省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正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入使用;规划4.2万平方米的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迁建工程已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全省各地积极推进服务设施建设,已拥有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32处,总建筑面积67.35万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46.1万平方米。

  成就辉煌

  展望“十二五”

  重任在肩

  “十二五”期间,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将按照“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加快发展、坚持统筹发展、坚持依法推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以深入实施全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推进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和筹办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为主要抓手,在全省实施十大“小康·阳光助残行动”和十大“残疾人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基本建立具有浙江特色、比较完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残疾人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总目标,促进残疾人共享全面小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共享小康

  满意度达98%

  大胆开拓创新,在全国率先推出“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2008年6月浙江省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颁布实施,包含“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残疾人康复工程”、“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三项子工程,累计使26万人受益。据委托第三方社会调查,全省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监测两项结果显示,小康工程综合满意度分别达到98.61%和97.8%,浙江残疾人的小康总体实现程度逐年提高,2010年达71.9%,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保障工程,着眼改善民生。对重度残疾人实施低保单列制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目前,127629名残疾人享受基本生活保障。组织实施了助明、助行、助听工程,全省共有97936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在全国率先探索和建立了残疾人“十五分钟康复圈”的“浙江康复模式”。启动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共将对190名聋儿施行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帮助他们告别无声世界。关怀以人为本,37307名重度残疾人实现了集中托安养、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已建成了58家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覆盖面日益扩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项目,启动五大助残专项行动,实施万名疾人就业创业帮扶、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救助专项行动,目前已有10217名残疾人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实现了创业;另有5785户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喜迁新居。

  在开展残疾人安居工程中,帮助2113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同时还通过积极探索并建立“残障人公寓”的助残安居新模式,使近千名残疾人住上了集居住、康复、娱乐、就业于一体的公寓房。

  就业创业 全面融入社会

  积极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平台,激发残疾人努力进取的热情。5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培训7万名残疾人,城镇新增就业残疾人3万名,农村稳定就业残疾人32万名,有3.4万名残疾人自谋职业、从事创业,扶持10万名残疾人实现脱贫,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

  残疾人就业的稳步推进还得益于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素质的提升。我省率先在全国免收残疾学生高中、中专学杂费,开展“相伴十六年、爱心助成才”扶残助学活动,确保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据统计,全省共有1580名残疾人考上大专院校,近8万名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13万人次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十二五”期间

  我省将全面实现:

  总目标:基本建立具有浙江特色、比较完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残疾人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普遍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提高无固定收入和低收入残疾人生活救助水平,逐步建立残疾津贴制度。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受益人数累计达到35万人次以上。

  ——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建立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进家庭。

  ——残疾人人人享有安全的住房。建立健全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救助长效机制;将城镇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城市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逐步改善残疾人住房条件与家庭无障碍环境。

  ——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基本满足15年基础教育。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基本普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学前3年教育,基本满足三类残疾儿童少年高中段教育和职业教育需求,初步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需求。

  ——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

  ——残疾人普遍参与社区活动。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和精神生活,推进残疾人社区文化和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50%。

  2010年度浙江省残疾人状况和小康实现程度监测主要数据

  2010年,省统计局、省残联联合组织开展了浙江省残疾人状况及小康实现程度监测,共调查了2009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间,全省11个市25个县(市、区)60个调查小区1514名残疾人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状况。通过17个指标的监测,2010年度浙江省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为71.9%,比上年度68.0%提高3.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残疾人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残疾人生存状况实现程度和发展状况实现程度分别为73.2%和69.0%,比上年度的71.6%和61.0%提高1.6和8.0个百分点,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状况不断改善,并向小康目标稳步迈进,但离实现残疾人小康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残疾人家庭收入 

  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5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度增长9.1%,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为763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度增长9.7%。

  二、残疾人家庭支出

  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037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度增长10.7%,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40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度增长12.9%。由于受食品价格的影响,2010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9年度的49.3%下降为47.7%,农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9年度的49.0%下降为47.1%。2010年度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2069元,占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8.7%;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716元,占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5.3%。

  三、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

  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指建筑面积)为38.7平方米,比上年度增加1.0平方米;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为51.9平方米,比上年度增加了2.8平方米。

  四、残疾人家庭月人均用电量

  城镇残疾人家庭月人均用电量为36.4度,比上年度增加3.0度;农村残疾人家庭月人均用电量为18.4度,比上年度增加4.0度。

  五、残疾人就业及社会保障状况

  劳动年龄段内(男18~59岁、女18~5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比例为59.0%,基本与上年度持平。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6.6%;城镇残疾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2.3%,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4.6%,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六、残疾儿童受教育状况

  残疾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在学比例为67%,与2009年度持平。

  七、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比例

  有7.1%的残疾人接受过治疗与康复训练;有10.8%的残疾人接受过康复知识普及;有2.9%的残疾人接受过辅助器具配备;有9.2%的残疾人接受过心理疏导及其他康复服务。

  八、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

  有4.8%的残疾人经常参加社区活动,30.7%的残疾人偶尔参加,64.5%的残疾人从未参加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九、残疾人需求分布

  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为生活救助,农村有70.9%的残疾人有生活救助需求,城镇有46.4%的残疾人有生活救助需求;其次为医疗救助,农村有67.0%的残疾人有医疗救助需求,城镇有62.9%的残疾人有医疗救助需求;第三位是康复救助,城镇有26.8%的残疾人有康复救助需求,农村有23.3%的残疾人有康复救助需求;第四位是教育救助,城镇和农村均有6.2%的残疾人有教育救助需求。与2009年相比,所有救助需求均略有下降,表明残疾人生活条件和质量正在逐步完善和提高。

  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实施情况

  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包括“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残疾人康复工程”、“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实施进展顺利,截至2010年9月30日,累计使23.6万人次得到保障和服务,大大提高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康复、基本照料等保障和服务水平。监测数据显示,残疾人对共享小康工程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97.8%,表示“一般”的占2.2%;没有残疾人表示“不满意”。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事业发展最辉煌 民生改善最显著 2011-01-11 nw.D1000FFN_20110111_2-00016 2 2011年01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