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文化

文章导航

  尚钧       

  

  归于静——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海天佛国——普陀山对面,朱家尖原观音文化苑,彩色观音雕像凌空俯视。海岛午夜,阵阵海涛拍岸声使这里显得愈加寂静。观众落座后,一阵别样的音乐声悠然响起,幕台前,有庙宇门缓缓开启,阵阵梵音传入耳内,一颗颗浮躁的心归于平静……随即,老、病、死、求不得、爱离别等人世间的各类疾苦,在一群善男信女的跪拜祈愿中一一呈现,观众沉寂的记忆也在此时缓缓被唤醒,或许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印象系列大型实景演出之六——《印象·普陀》于2010年12月31日晚10时50分,以辞旧迎新的祈福仪式揭开首演帷幕,由著名导演张艺谋任艺术顾问,著名导演王潮歌、樊跃为总导演,历时两年,经数百次精密修改精彩亮世,首演获得圆满成功,成为舟山继有享誉中国的沈家门渔港、普陀观音道场、沈家门海鲜排档后又一张旅游新名片。

  融于美——

  多重感受的魔幻仙境

  贯穿海洋文化和佛教文化主题,《印象·普陀》整场演出展现大爱、善意、美德与自悟等元素,表达了所有时代人类社会中的共同情感,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与发现,体验生命之美。

  在表演呈现上,延续了印象系列秉承的原则:保有原本实景的前提下,将需要的灯光、道具、节目串排用最巧妙的方式融入其中,绝不破坏和挪移。“行走的山水,运动的舞台”,全景2000多盏灯光、36座环绕音响的声光电之下,当挡在面前八块巨大屏幕闭合之时,观众视线失去参照物,几乎感觉不到“桶状”观众席360度的旋转,当巨门打开时山水实景已经大变模样。

  同时,实景动漫也将作为艺术表达的新形式,将空间、时间组合在一起。观众可以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下,亲临一场多重感受的魔幻仙境。

  《印象·普陀》每场演出由400多名演职人员合力献演。现场,当罗大佑的《心经》度人心境,齐豫的《问佛》向佛请教,他们俩已经不像是唱歌的人,而是用自己沧桑和开悟的声音鼓励观众去放下人间杂事。

  醉于画——

  武术动画,英文与流行现象并生

  美轮美奂的景色之外,还有通过中国武术、动画技术来揭示佛祖教诲,解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困境,给予人们心灵上的解脱。众舞者屹立于不同山石之上,以武术的肢体动作与光影瞬间移动形成“影像消失”。而当几块小型银幕开始自由运动时,动画片故事也有了“用武之地”。老和尚携小和尚下山云游四方,途遇一条河,恰巧见一女子不敢过河,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河,这个故事就完全采用了动画片,阐述“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的哲理。“Are you ready?”“Let’s go!”“Very good!”等英语短句也反复出现,而当下流行语言的“给力”“淡定”也成为剧中角色的口头禅之一。

  沉于思——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世界就是美丽的

  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铁三角”组合,在8年时间共同创作了《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雪山篇、《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5部作品,《印象·普陀》是他们的第6部。6部作品虽然同冠“印象”,但每一部予人的“印象”却是风格各异、“容颜”多姿,凝练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也附着独树一帜的气质和风韵。

  在谈到《印象·普陀》与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时,张艺谋表示,普陀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有众多游客来这里祈福。《印象·普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包含了佛教文化,还包含了人们对当今社会的思考。世间的确有种种恶象,《印象·普陀》想表达这样的理念:没有悲苦的世界,只有悲苦的眼睛,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希望通过《印象·普陀》,观众离开剧场时的脚步能多一些沉思,也多一些轻松。

  凝于爱——

  用善良和爱心成就“印象”之路

  《印象·普陀》开演前,王潮歌被中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授予“关爱儿童成长爱心形象大使”,樊跃被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授予“幸福天使基金形象大使”。这两个沉甸甸的“大使“身份,不仅仅是他们二人的荣誉,更是他们用善良和爱心成就“印象”之路而得来的。

  很少有人知道,王潮歌、樊跃两位导演除了创作印象系列6个艺术作品之外,还创办了刘三姐艺术学校,承担起了培育中国艺术苗子的社会责任,经他们培养起来的一批批艺术小人才,大多来自穷困山区,并免费接受培训。《印象·普陀》的演员队伍中,就有几位来自这所学校的学生。《印象·普陀》的很多演员此前都没有接触过戏剧艺术创作,在短短的大半年时间内,经过强化训练,艺术气质在他们身上生长,举手投足间,丝毫不比专业演员逊色。这些被“印象”成就的“布衣明星”们,在两位导演的培养和指导下,完美演绎出了普陀山的纯净、众生的虔诚和对平凡生活的点滴透悟。

  这样的情形不只呈现在《印象·普陀》,据不完全统计,印象系列6部作品,已培养了几千名“平民艺术家”,就像著名企业家马云所说的,“这是在提升全民整体素质与文化的同时,解决了就业问题。”

  化于心——

  心灵静修,视觉饕餮

  欣赏自然风光、佛教文化、艺术视觉效果之外,普陀佛教协会组织的108位普陀各寺院的高僧法师一同唱起《大悲咒》为在场观众颂经祈福,为全世界祈求和平祥和。所有观众把自己的心愿写在许愿卡上,放进许愿箱。佛教不再深奥,此山此水间、在此时此刻对生活、对人生的点拨,伴随着钟磬之声,佛理暖暖地幻化于你我息息相关的生活流中。

  在天在渊,莲座四时云似海;

  为霖为雨,杨枝一洒物皆春。

  海天佛国普陀山,底蕴深厚,幽幻独特;碧海金沙朱家尖,风光旖旎,自在悠游。《印象·普陀》将带您体验一次温柔的心灵静修、视觉的饕餮盛宴。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印象·普陀》带来温柔心灵静修

  ·资 讯·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0 2011-01-05 nw.D1000FFN_20110105_10-00010 2 2011年01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