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之路
走出传统模式的兰溪纺织产业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纺织名城·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
转型升级新跨越
·浙江在行动
振兴之路
走出传统模式的兰溪纺织产业
近年来,兰溪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棉纺织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丰富发展内涵,努力挖掘产业优势,坚持产业创新优势,推进产业升级,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兰溪实际、具有兰溪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使兰溪棉纺织产业集群演绎华丽转身。
兰溪的纺织产业集群至目前止,已拥有纺、织、染、服装等企业近1300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26家,各类织布机近2万台,其中喷气织机7000多台;实现工业总产值15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三年超20%;棉纺织休闲织物面料总量居全省第一,各类毛巾生产总量列全国第二,织机无梭化全国第一。从2006年起,兰溪先后被授予“浙江省棉纺织精加工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织造名城”和“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纺织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推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兰溪的支柱产业。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众多困难的搅扰,兰溪棉纺织产业以政策为抓手,凸现产业优势,优化空间平台,加快转型升级,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
凸现产业优势 加快转型升级
从兰溪目前的主导产业来看,纺织业的优势是兰溪其他任何一个产业所无法具备的,也是无法取代的;兰溪纺织产业的集群优势、发展特色也是其他行业所不可比拟的。
产业集群优势。兰溪纺织产业主要以棉织品为主。棉纺织休闲织物面料总量居全省第一,各类毛巾生产总量列全国第二。涌现了一批云山纺织、立马云山、裕华纺织、龙马制衣等一批超亿元的骨干企业,完整的产业链和合理的企业梯队结构为纺织业发展构筑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多个乡镇已建立纺织块状经济,龙头带动与块状联动初显成效。兰溪的纺织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自己的销售点,已建了一张立足兰溪、遍布全球的纺织国际营销网络图,中国织造名城在国内外轻纺产品市场初露头角。
产业特色优势。近年来,得益于政府引导和企业不断投入,每年列入市重点技改项目的纺织企业占全市总量的将近一半,投入资金在10亿元以上,加快了行业的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档次。几年来,立马云山和云山纺织两家龙头企业研发省级以上新产品达50多只,浙江双灯家纺公司牵手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双灯研发基地”,用以提高印染后整理技术;建立了中国毛巾网和兰溪市纺织网,将有形市场和无形服务相结合,为纺织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加大政策力度 促进转型升级
近年来,兰溪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纺织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规模,提高装备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扶持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先后与天津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签定了全面合作协议,利用院校的力量促进纺织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近三年,通过出政策促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技术创新工作,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集群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中国织造名城的培育正向科学规划、合理规范、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到去年底,有8家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有23只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10个产品获得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其中“双灯牌”毛巾系列产品为中国名牌。知名品牌的培育,带动了块状经济的良性发展,形成了纯棉胚布、毛巾、牛仔布、棉纱、日用家纺和服装五大类产品,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
同时,加强纺织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监督和整治,其中污水处理在市委、市政府统一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扣国家环保政策,按照“扶强扶大,整治小散,腾笼换鸟,集聚发展”的原则,整合现有21家印染企业资源,通过保留及整改7家,关停14家,腾出排污容量,建设1~2家大的先进的印染企业,集中区块用于新办印染企业用地。
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投融资环境,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纺织品监测中心、纺织网、纺织协会等服务机构,为企业作好协调和服务工作。政策扶持主要向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倾斜。
优化发展平台 推动转型升级
作为浙江中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如何打破块状经济原有的“散、小、低”状态,改变“大企业不大,小企业不快”的发展格局,进而实现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为此,兰溪市制定了从2010年到2012年的发展阶段目标,提出了八大转型升级任务,努力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兰溪纺织集群打造成为兰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兰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产业链升级。控制全市织布企业量的再增加,鼓励纺纱、印染、服装和家纺类企业的发展,重点增强印染能力和提高印染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产品升级。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高档纺织面料,依靠科技含量掌控定价权。加快织造装备技术的升级换代,积极拓展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与生产。
品牌升级。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强化品牌意识,鼓励龙头企业向国际品牌、中国品牌发展。
环境保护升级。实施清洁生产,提高管理水平。重视印染产品质量控制,发展绿色印染技术,建立更加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印染革命”,充分利用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和设备,保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销售市场升级。借助周边义乌、绍兴纺织品市场的辐射作用,走专业市场、企业销售网络以及专业销售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多元化市场发展道路。在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出口份额基本稳定的同时,努力培育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兰溪纺织产业,作为全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转型升级与科学发展,必将对兰溪建设浙江中西部重要城市产生深远影响。
后记
“强工兴市”和转型升级是兰溪市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正在制定中的兰溪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对棉纺织工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以打造“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为主要目标,大力实施“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差异化”战略,以“优化产业链条、引培优势企业、加快品牌培育、提高产品档次”为抓手,着力推进兰溪纺织业的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兰溪市现代纺织产业集群。
发展路径:优化产业链条,以现有的纺织产业为基础,延伸产业链,形成以纺纱、面料织造、印染、成品设计、成品生产、成品销售以及纺织机械等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领域从毛巾延伸到棉纱、织布、牛仔、服装、家纺等系列产品,形成高中低档产品齐全的产品格局。
引培优势企业:努力培育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大量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配套的产业体系,加大龙头企业的引培力度,进一步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着力培育细分领域的标杆企业,提升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积极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
加强品牌建设:政府推动,以企业及行业协会为主体,加快打造“中国织造名城”这个区域品牌。强化企业品牌意识,促进“双灯”品牌向国际品牌发展,做大做强“立马”、“云山”、“博爱”、“裕达”、“金梭”、“汇明”等省市级品牌,并向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冲击。
提高产品档次:面料织造方面向具有高附加值高档纺织面料发展。印染方面大力发展环保、节能、省时、高效的印染后整理技术,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织造和染整能力。以印染后整理为突破口,对落后分散的印染企业通过搬迁、改造、提升等方式加以集中,完成印染企业的总体改造并形成综合的先进生产能力,同时提高印染能力和提高印染水平,重点推广超声波、无水印染等先进技术和突破一批染整共性和关键技术。产品档次方面改变目前产品低端的定位,积极向高端产品发展。纺织机械方面引进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产业,加大数码纺织技术的推广应用,并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产品设计方面加大成品开发力度,运用时尚元素开发具备国际潮流的新型纺织成品。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制造环节的技术附加值和资本附加值;发展更具潮流化和个性化的纺织产品,提高目前各类纺织面料技术含量;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以纺织成品企业为龙头,共同进行市场开拓与产品开发,进一步延长产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