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创富年代

大企业:崛起

  一批具有行业龙头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正在崛起。张宝龙 摄

  蓝、红、黑三色组成的三色方形标识,上有几条白色斜线犹如世纪曙光照射下来。红、蓝、黑寓意能源产业中电力、天然气、煤炭,白色斜线代表以能源服务业为主的多业。

  这就是大型省属国企——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形象标识,从世纪之初浙能集团组建至今已伴随度过近十个春秋。

  如果说,成立之初,由省属发电企业和部分煤炭经销企业重组而成的浙能选择这三种颜色构成企业徽标,代表着浙能深耕和掌控浙江能源产业发展的理想,那么如今资产已过千亿元,年利润数十亿元,多次位居省属国有企业效益首位的浙能,正一步步将这个理想化为现实。

  掌握更多资源

  买煤发电,可以说是初建时浙能的主要生产流程。然而起伏的煤价,日益紧俏的能源资源,让浙能这个诞生时就肩负着保障浙江能源安全使命的省属国企压力重重。

  压力如何变为发展的动力?一座煤矿、一个港口记录了浙能从单纯的购买资源到掌控资源历程。

  离浙江千里之外的淮南煤矿,这里有着浙能投资的现代化矿井,它是浙能掌控能源资源的第一步。

  而在浙江舟山的六横岛,这个明代一度全球最繁华的双屿港,如今是浙能每年吐纳3000万吨煤炭的现代化港口,从华北到东南亚乃至澳大利亚的煤炭,通过这里源源不断送往浙江沿海的各大港口电厂,犹如给能源贫瘠的浙江搬来一座“海上煤田”。

  浙能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国潮说:“要做强做大做优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对浙能而言,就要实施‘大能源战略’,变单一的能源加工型企业为综合型能源供应商,变单纯的购买资源到掌控资源,着力建设综合型现代能源企业,积极变身能源供应商。”

  “大能源战略”即“大能源格局下以电为主,多业发展”的战略。目前,浙能能源供应链体系建设从一次能源的开发、运输、存储到加工,如万马奔腾、百花齐放。

  针对浙江市场与资源的双重限制,浙能正大力实施“大能源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努力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空间,保障浙江一次能源供应安全。除安徽淮南凤台煤电项目、山西麻家梁煤矿项目外,浙能正在加大与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富煤大省的合作,规划建设大型煤矿、高参数大容量煤电以及煤制气等能源项目。在土耳其、越南等境外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加快推进。

  拓展更宽产业

  翻开浙能集团组建后众多投资项目的股东名单,你会惊奇地发现,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核、同煤集团、神华集团、西门子等一大批国内乃至世界能源业大佬历历在目。拓展产业新天地,与行业内的大企业合作,强强联合拓展产业新天地,成了浙能发展的一条路径。

  浙江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此。伴随着西气东输和东海油气的开发,浙江天然气从零的突破,到年销量30亿方,只用了短短6年。这其中,中石油、中海油等国内巨头与浙能的合作,让浙能从天然气行业的新兵,快速成长为行家里手。

  同样,浙能并不熟悉的煤炭开采领域,同煤集团、淮南煤矿成了合作伙伴;而技术更密集的核电领域,中国核电的领军企业中核集团是浙能试水核电的伙伴。

  毋庸讳言,浙能与这些国内外能源巨头的合作,有许多是浙能代表浙江投资持股引发的,是浙能作为浙江能源的投资主体的规定动作,颇有些用市场换技术、换资源的味道。

  但难能可贵的是,浙能在完成这些规定动作的同时,进入了众多的能源新产业,培养储备了一批人才,为浙能在能源产业领域的深耕打下了基础。

  眼下,浙能的能源产业已从原来较为单一的火力发电、煤炭采购,发展为集水、火、核、风等多种发电产业,涉足石油、天然气营销和煤炭开采、经营等大买卖。

  打开绿色空间

  近年来,浙能大力发展能源服务产业,所属的兴源投资公司从刚成立时的十来号人,已发展成为拥有“大环保”、“大建材”、“大物流”产业的大型企业。从一开始投资小公司,目前已发展为管理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体废物变废为宝和“绿色能源建设”的新行当。

  就在今年,兴源所属天达环保公司的固废深加工新型建材长兴项目获得中央财政预算内820万元投资。这个总投资1.3亿元的项目在浙能虽然规模不大,但每年能减少40多万吨固废,生产1亿块蒸压砖、20万吨加气混凝土砌块、10万吨水泥缓凝剂和3万吨石膏,在绿色能源建设中意义重大。

  天达公司在循环经济领域的贡献,让该公司成为全国唯一的“燃煤电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龙头企业”,年固废利用达550万吨。当前,该公司远在新疆阿克苏工业园区的加气砌块项目正抓紧推进建设。

  浙能的绿色产业不少脱胎于自身的环保需求——火电厂的烟气脱硫、水处理、噪音治理及粉煤灰等固废处理。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电厂污染治理的工程量也越来越多。浙能下决心掌握电厂环保的核心技术,努力开拓绿色新空间。

  浙能兴源所属天地环保工程公司的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如今已闯出了一片绿色新天地,可靠性、效率在国内名列前茅,多个承建项目荣获“鲁班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在绿色环保产业突飞猛进的同时,浙能涉足的物流、管理咨询、科技信息和宾馆服务也毫不逊色。如今,浙能低消耗、高附加值的能源服务业正依托主业资源优势茁壮成长,基本形成以金融服务、物流、建材、环保、工程建设为支柱产业,技术服务、科技信息、宾馆服务业、电厂备品备件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绿色能源发展新空间正越来越宽广。

  浙能,正在书写着浙江省属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和做强做大做优的传奇。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 00016 大企业:崛起 2010-11-16 nw.D1000FFN_20101116_6-00016 2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