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 “新基础设施”
专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副院长吴晓波教授
本报记者 吴妙丽
通过对浙江、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和广东六省市在金融危机期间(2007~2008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结合浙江百强企业数据,吴晓波教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浙江制造企业存在着严重锁定于低产业选择、低附加值出口、低研发驱动的路径依赖。他认为,我省要打造大产业,最关键的是摆脱路径依赖。
记者:长期以来,为适应“吃穿用”的需求,我省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块状经济,与未来以基础设施现代化、节能减排、人们追求生活品质为主的消费需求相距甚远。浙江如何摆脱低产业选择依赖?
吴晓波:需要跨越式地发展新兴产业。
比如在处于重大技术范式转变期中的汽车制造领域,浙江企业需要尽快抢占电动汽车市场、实现批量规模、选择独特定位;借力发达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借力国际产业转移,在零部件供应商方面,应该兼并收购与柔性专业化并举,形成龙头企业带领下的立体产业集群。
又如在新能源行业,浙江制造企业应力争在风能发电系统的叶片、齿轮箱、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光伏发电领域参与技术标准竞争,从应用系统集成,逐步延伸到核心部件制造与核心材料研发。
记者:浙江提出打造大产业,原有的特色产业或者说传统块状经济,有何机会和优势?
吴晓波:浙江有大量的隐性冠军,积累了很好的制造业基础,更因为有发达的专业市场而具备渠道优势,在产业链下游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以研发、IC设计、工业设计为龙头的产业链上游存在较大缺陷并面临瓶颈,亟需提升。
记者:我省发展大产业,如何避免高端产业、低端环节?
吴晓波:低端切入是个有效的做法,但是不能长期停留在低端。应该致力于低端切入后加速向上游攀登。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关键。
记者:我省打造大产业,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最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什么?
吴晓波:最缺乏的是摆脱了低端路径依赖的支撑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部分,如高技术研发与设计机构与人才、全球化经营人才、现代金融服务、高端技术实验与测试平台等是原先的低端产业所难以自我生长出来的。必须是嫁接式、引进型的跨越。“十二五”期间的建设重点,应该是加快形成支撑转型升级的“新基础设施”。比如,集群大学、设计学院、高速互联网、轻轨铁路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