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创富年代

中石油天量限售股解禁成标志性事件

大小非散去 全流通来了

  昨天,中国石油限售股上市流通。因为中石油巨额的解禁量,11月的解禁总量“空前绝后”,因而被视为全流通到来的标志性事件。

  全流通,这是每个A股投资者都不会感觉到陌生的字眼;很多人都依然清晰地记得,2008年,A股从5500点开始一路下跌的始作俑者之一,正是市场对全流通到来的恐慌。

  而今,正式进入全流通时代的A股投资生态环境又将发生怎样的巨变?

  天量解禁

  其实,大小非的解禁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伴随资本市场而行,成为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只不过,当大小非解禁成为一种常态,投资者以越来越淡定的态度去面对不断增量上升的减持数量,往往是身处其中而并不自知;是中石油的天量限售股解禁,让他们赫然惊醒——原来自己已然身处全流通时代。

  11月,是2010年限售股解禁数量最大的一个月,本月解禁市值将高达2万亿元。其中仅中石油这只“巨无霸”的限售股解禁数量就高达1579.22亿股,按照上周五11.99元的每股收盘价计算,市值将高达1.89万亿元,相当于此前中石油流通市值的40倍。

  全部解禁后的中石油,流通市值也将超过工商银行,成功“问鼎”A股流通市值第一的宝座。至此,A股前三大流通市值个股排位将由原来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变更为中石油、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其中,建设银行也不过提早中石油10天时间迎来全流通。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石油此次解禁后,除农业银行外,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和中国神华等A股总市值前十大公司均已实现全流通,到年底A股总流通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将超过80%;而这之后持有限售股市值最大的农业银行,今年刚刚上市,实现全流通是3年以后的事情,再加上不断有新股发行上市,其大股东解禁一般也都在3年以后,完全实现全流通情况不可能出现。因此,分析人士基本上将中石油的全流通,视为大盘股全流通时代的到来,而这又被视为A股市场全流通时代到来的基本特征。

  批量造富

  全流通,即所有的限售股都能够上市流通,随时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套现。全流通时代,对那些正在翘首期盼着解禁、让资产套现的大小非们而言,无疑意味着幸福时代的到来,一路套现,他们也绝不“心慈手软”。

  上市公司高管们的套现需求之迫切,最集中是体现在创业板高管身上。为了套现,他们甚至不惜以辞职为代价。

  11月1日,是创业板限售股解禁首日,“明星股”华谊兄弟便产生了200万股和50万股两笔大宗交易。

  华谊兄弟这两笔大宗交易均在北京市东直门南大街中信建投证券营业部卖出,一笔200万股以30.31元成交,另一笔50万股则以30.46元成交,共套现7585万元。

  网宿科技的几位股东这几天也是活跃在大宗交易平台上,频频套现。根据成交记录,网宿科技11月3日累计成交400万股,累计套现更是达6984万元。而种种迹象表明,抛售这400万股的持股股东中,原总经理彭清很可能会是抛售主角。作为公司二把手的他,在上市5个月就提出辞职,为其持有的431.5万股提早解禁做准备。

  深圳交易所大宗平台数据显示,11月3日创业板股票大宗交易呈现萎缩之势,较本周二的2.39亿元的成交金额有所下滑,但合计成交额也要超过2亿元。

  有媒体统计,创业板上市以来,几乎是平均每天就生产出2位亿万富豪,这种造富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对迈入全流通时代的资本市场而言,理论上这种造富机制更可以成为一种常态。如果价格远超过实际价值,套现欲望被激发,一天生产十个甚至几十个亿万富豪也未尝没有可能。

  或套现提早退休、或再创业,又或者套现部分做资产保值配置,对那些隐藏在股价涨涨跌跌背后的资本富豪们,投资者有着强烈的探究心理,希望借此评判究竟解禁和全流通有多可怕。

  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副总监李念分析,高管减持的意愿肯定强烈;但不一定就意味着不看好公司业绩,在他看来,减持是非常正常的资产配置需要:“当这些公司高管们的资产从最初的几百万元升值为几千万元甚至几十亿元,集中在一个股票上就显得不那么明智。”

  不过,李念同时也认为,不排除个别股东减持后去重新创业参与再套利的过程,这是全流通市场的一大特点所在。而这种再造冲动,会形成反向力量,抑制资本市场过高的估值泡沫,反而有利于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价值回归

  面对全流通市场,敏锐的投资者也感觉到了市场微妙的变化。

  “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市场平均估值水平会发生变化。”私募基金经理吴国平指出,不过对全流通个股,他是区别对待:大市值的国有股解禁,他认为其减持的意愿不会太强,并不可怕;但是在选股上,对民企上市公司,需要多一份谨慎。

  “但是,真正碰上了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巨大的解禁压力反而会浮现买入的机会。”吴国平说。

  他的思维显然具有代表性。天量解禁股上市,中石油不跌反涨,恰是表达了投资资金对天量解禁的淡定。

  “全流通的影响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恐慌,但是从2008年以来已经历时3年时间,投资者已经逐渐适应了全流通下的投资环境,真正全流通到来,反而变得不是那么恐惧了。”李念分析。

  对全流通的淡定,让A股再度陷入了高估值的泡沫。截至11月4日收盘,沪深300静态市盈率为21.94倍,不算高,但是中小板指数早已跨过上轮大牛市的高点,平均市盈率高达56.17倍。最近更有不少中小板与创业板新股搜于特、沃森生物等发行市盈率再次被刷新。

  “虽然新兴产业在现在这个特殊的经济转型期高估值也算合理,但是上百倍的市盈率已经偏离合理范围。”李念认为,短期来看全流通对投资者的影响有限,而实际上对比3年前,市场已经在发生潜移默化却是巨大的变化,并且影响还会持续。

  对比3年前的A股投资环境,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随着全流通到来,一个最直接影响是大盘股的表现明显落后小盘股,2007年那种“大象狂舞”的大牛市恐怕难以再现。因为市值全流通后,要撬动一只类似于中石油、工商银行这样的“大象”,必须要几倍于2007年的资金才行,凭借一只基金或者一个机构的实力显然已经无法做到。

  另一个深刻的变化是,在A股市值基本实现全流通后,公募基金的占比也在逐渐减少,由原来的最高达到30%-40%左右,到现在已经跌至10%左右,同样2007年那个以“拉高建仓”见长的公募基金“王者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投资资金占比的变化,最终导致市场投资者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保基金、中央汇金、保险资金、公募基金以及公司的大股东,共同主导市场,他们之间的利益博弈结果,最终决定市场的指向。

  这意味着,在一只个股上,即使多方投资资金已经达成共识,没有业绩的相应支撑,他们也不可能为所欲为地抬高股价。因为一旦股价超乎常理,就等于是为高管的套现抬轿、埋单。 

  “长期来看,全流通时代,市场的估值水平会有一个价值逐渐回归的过程,但也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中信金通证券首席分析师钱向劲也指出。

  分析人士指出,刚刚迈入全流通时代的上市公司,虽然并没有出现类似于香港上市公司中价格仅几分几厘的“仙股”遍地的现象,但显然也是一种趋势。


浙江日报 创富年代 00013 大小非散去 全流通来了 2010-11-09 nw.D1000FFN_20101109_6-00013 2 2010年11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