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8位国际顶尖设计师携手创意

沈家门渔港,文化至上

  本报上海10月11日电

  记者 陈扬渲 通讯员 王耀平 

  

  这是一个流行“创意”的年代,名目繁多的创意园区正如野火般迅疾地蔓延开来,只是大多数人在一片喧闹声中看不清“创意”的真正面目。“创意不等于标新立异,而在于依托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今天上午,在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传出信息,8位国际顶尖创意设计师将在舟山普陀区沈家门渔港鲁家峙共同打造一个融入当地传统渔业文化、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世界级文化创意园区。

  站在沈家门渔港眺望东岸的鲁家峙,谁都会忍不住赞叹一句——好一个黄金位置。毋庸置疑,在这里开发商业中心和房地产肯定财源滚滚。然而普陀区眼光独到,拿出100亩土地规划建设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创意园区。

  请来的专家是顶尖的,8位设计师均为前三届全球创意建筑大奖得主,分别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南非等国。经过前期考察走访,第一轮概念方案已经出炉,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文化背景和设计理念迥异,设计师们的方案却拥有某种内在的一致性。

  走进园区,一座花园建筑的餐厅并无特殊的形象表达,却与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一处采石场留下了巨大的凹陷,设计师用一个心形结构的悬挂式旅馆巧妙填补;旧船坞被设计成音乐广场,舞台和座椅可随着引入的海水而上浮……

  “我们不是简单的改造,而是对于可持续建筑的实践探索。”鲁家峙项目主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教授说,设计师们深入研究了当地的文化,对百姓生活、乡土建筑材料等作了调查并给予应有的尊重,突出生态低碳,共同的设计理念是这个团队的信心来源。

  按照地方上的设想,渔业生产要为园区建设让路,也就是说,将来游客在渔港里看不到渔船,但设计师们改变了这个思路,沿着海港划出生产区,使渔业生产不因项目而中止。

  王澍说,让渔业生产每天发生和活动,这种真实的生活才是大家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当地一些年代并不遥远的建筑也会保留,“现代城市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历史建筑几乎都拆光了,让一些本不久远的建筑也变得很宝贵,能代表过去生活和时间性的东西几乎都被抹去,处于一种失忆状态,没有回忆是非常可怕的,只能是在不真实的意识下盲目发展。”

  因此,鲁家峙将成为一个新旧夹杂的创意园区,相当多的原有建筑会予以保存,并加以适当改造,同时添加一些新的内容,使园区具备新的气象和功能,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

  拿王澍自己设计的项目来说,他利用一座船坞设计美术馆,里面展示当地的历史和海洋文化,同时展出正在发生的艺术,传统与现代碰撞融合,产生一种新的活力,而这一理念也将贯穿于整个园区的设计。

  鲁家峙文化创意园区将于明年动工,建设周期约为3年。未来,这里将成为集海洋渔业遗产保护、创意设计、艺术展览、休闲娱乐、非遗传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中心。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沈家门渔港,文化至上 2010-10-12 nw.D1000FFN_20101012_5-00009 2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