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均衡发展的前瞻
郭耀邦
郭耀邦
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教育获得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两大跨越”:一是实现了由普及九年教育到普及15年教育的跨越;二是实现了由高等教育精英化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现在,浙江教育正迈向全面协调、均衡发展阶段,被形象地描述为踏上了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的新进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浙江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加快教育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时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依靠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依靠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依靠教育推动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依靠教育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依靠教育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紧迫。必须把教育优先发展摆上突出战略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优质均衡发展,着力建设更高质量的国民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体系完善的终身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不断争创人才和智力支撑新优势,为进一步推进科学和谐发展、建设现代化浙江作出新贡献。
优先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精力、更大的投入,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均衡发展,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建设优先满足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育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促进公平。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教育体系,公共教育资源向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重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努力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切实办好特殊教育,完善并落实困难群体就学扶持政策,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机制、教育投入方式和教育评价制度。鼓励基层和学校大胆实践、先行先试,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教育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增强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提高质量。确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推进教育发展从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转变。
服务社会。坚持“三个面向”,瞄准世界教育先进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着力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完善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体系,推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文化引领能力,着力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