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自体输血应对血荒

  本报杭州9月5日讯

  通讯员 方序 记者 肖国强 

  

  笔者从今天结束的“全省临床安全用血与血液保护新进展”培训班上获悉,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省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都将开展术前贮存和术中回收等自身输血技术,让患者在手术中用自己的血。

  省卫生厅医政处负责人介绍,我省目前常年血液制品缺口在20%至30%,尤其是一到夏天高温等用血高峰季节时,许多医院因血液短缺而导致危重手术延期或取消,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为合理用血,省卫生厅特意委托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召开此次培训班,为来自全省200多家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科、外科、输血科的近600名负责人介绍这种自体输血技术。

  “如果自体输血技术能全面推开,至少可以减少医院三分之一的异体血用量。”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浙医二院麻醉科主任严敏说,输自己的血可防止因输异体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而且术后身体恢复快,是国际上目前公认为最安全、经济的输血方式。术前贮存是指择期手术患者在手术前一周左右,先采自己的血以备手术时使用。术中回收是指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过滤、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自体输血应对血荒 2010-09-06 nw.D1000FFN_20100906_10-00009 2 2010年09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