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第一要闻

硬六连雄风依然

——南京军区驻浙某部现代化建设纪事

  本报记者 余勤 通讯员 罗正然

  

  天上烈日如火,海中波涛万顷。在东海某海域滩头阵地,记者见到海训中的硬骨头六连。

  海上击浪是战场。打着赤膊的战士们正向某滩头发起冲锋,风浪掀得老高,让人看着胆战心惊,可战士们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冲击力,震耳的吼声回荡在海天之间。

  硬骨雄风今犹在。从传统步兵到机械化、信息化步兵,从单一地面作战到陆地海上两栖作战,从体能型士兵到知识型士兵——发生在“硬六连”身上的故事,浓缩着人民军队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进程。

  一名老兵的转型

  马其铎,当兵14年,是六连最老的兵,先后经历了6任连长、8任指导员。 

  有人问:“小马都成老马了,军事训练能行吗?”老马一听,眼一瞪、嘴一撇、袖子一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说着,抓住单杠,一口气做了50个引体向上。

  这年部队改制换装。一夜间,履带板取代铁脚板,连队迈进两栖机械化建设的新时期。刚当上班长的老马,成了训练磨地皮、内务剪草皮、保养擦车皮的“无用”骨干。 

  老马不甘落后。他找到连长,辞去班长职务,申请到师教导队学习装甲技术,连队同意了他的请求。曾经威风八面的“武状元”,一头钻进师部微机房、外军资料室、高新武器战法演练中心……半年后,老马精通装甲三大专业,成为一名新型班长。 

  2008年3月,“硬六连”再次换装——某新型两栖步战车列装连队,老马的专业技能再次“归零”。有人劝他:“人过三十不学艺。何况你已经33岁,即将退伍,还学新装备干啥!”老马不干:“假如明天就打仗怎么办?”他又拿出当年学习新装备的劲头:趁午睡时间,独自练习;遇到不懂的地方,主动向先期到工厂接装的战友请教。新战车操作难关,被他一一攻破。 

  4月,全团进行“两栖步战车进攻战斗”课目汇报表演,老马驾驶新型战车,卫星定位,数据传输,指挥控制,一项项高新技术运用得挥洒自如。

  老马演绎了一段老兵传奇。让“硬骨头”插上科技翅膀,成为“硬六连”新的连训。

  一次传统的创新

  今年初新兵考核,“硬六连”成绩遥遥领先。团作训股专门派人前来“取经”,发现一张呈阶梯状上升的训练效果曲线图。

  过去新兵训练,“硬六连”的传统是按照训练成绩排名次,制作“龙虎榜”。去年新兵训练开始不久,新兵孙伟看到自己排名总是靠后,心灰意冷,影响训练热情。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连队特地请奥运冠军传经送宝,提出取消排名次的做法,没想到引来一片争论:“排名次这个老传统不能丢,六连的兵就是要分个你高我低。”(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连长王勇敢说:“保持传统固然重要,但不讲科学、不合时宜的做法就要舍弃!”连队为每名新兵设计一本特殊的成绩登记表:上面没有米数、秒数、环数,只有一条曲线,显示每名新战士训练进步幅度,让大家直观地看到进步、增添信心。并根据个体生理、情绪的变化曲线,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调整训练强度。一段时间下来,新兵训练成绩不断攀升,孙伟的综合成绩在全团名列前茅。

  新形势下,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发扬硬骨头精神?在官兵看来,对传统要在继承中扬弃、在实践中创新。

  新战车演练实弹少,“硬六连”准备开发模拟训练系统。有人说,技术攻关是科研院所的事。连队党支部认为,要敢于闯、大胆试。他们成立攻关小组,成功开发出模拟训练系统软件,只要输入不同射击参数,就可模拟各种地形、气温、风力和打击距离,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益。

  近5年来,“硬六连”先后提出17种好的训练方法,放弃10多种已经过时的做法,共有31项训练创新成果被师以上推广。

  一种精神的传承

  2008年春节,南方遭遇雪灾,“硬六连”入赣抢修电网。井冈山下,战士们要把3根两吨重的电杆、17根700多公斤重的水泥柱子运到海拔1300多米的山顶。作业区冰雪覆盖,70度的陡坡有13处。

  村民说,当年建电网用的塔材靠驴子驮,不少毛驴摔死在山沟里。地方领导劝连队把任务留给专业队伍干,可“硬六连”不答应。

  马钉加固好绳索,战士们吼着号子、抬起电杆、踏着厚厚的积雪一步一挪地往上拱。一趟要翻过4道谷3座岭,花5个多小时。士官李艳超死死顶着抬杠跪着攀爬70多度陡坡,膝盖被乱石划出一道道血痕。时任连长俞树明脖子磨破皮,就用毛巾垫着继续扛,累了就用辣椒水涂脸……

  “六连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从来敢于冲在前面,挑最重的活,啃最硬的骨头。”这句话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硬六连”的兵,成了六连的魂。

  “桑美”台风席卷苍南,刚刚完成演习的六连官兵,奉命赶赴数百公里外的灾区救灾。面对一处处摇摇欲坠的危房,官兵们不顾个人安危,硬是靠手搬肩扛、锤敲镐刨,将一根根数吨重的水泥柱子和横梁移走挪开。战士朱世伟作为党员突击队的铁锤手,每天要抡锤上千次,几天下来双臂肿得和小腿一样粗。晚上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却怎么劝说都不愿被换下岗。就这样,官兵们冒着40℃的高温,连续奋战15个昼夜,转战20多个乡镇,拆除危房260多间,出色完成任务。

  困难面前有六连、六连面前无困难。新时代,“硬六连”用血和汗在人民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浙江日报 第一要闻 00001 硬六连雄风依然 2010-07-29 nw.D1000FFN_20100729_2-00001 2 2010年07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