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中国

硬骨头六连所在部队的千余官兵昼夜坚守,当地百姓说——

红军部队来,我们就放心

  本报九江7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严兵继 

  

  “一看到红军部队,我们悬着的心就完全放下了。”

  1998年曾亲眼看着大洪水使九江棉船江堤崩岸,房屋瞬间被吞没的棉船镇金星村村民方海燕,今天高兴地对记者说,自从棉船江堤在18日发现崩岸险情后,村民们个个忐忑不安,但一看到打着“硬骨头六连所在部队”旗号的官兵出现,就像有了定心丸。

  12年前,正是这支部队,紧急驰援、昼夜奋战,用血肉之躯封堵大堤决口。如今,棉船人民再度面临洪魔威胁,又是这支驻扎在浙江的红军部队,在危急时刻及时赶到。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是我们部队始终如一的努力目标。”昨天下午,部队长王秀斌一来到棉船镇,立刻加入到抛石固岸的队伍中,和官兵们一起,将碎石块装入一个个铁笼后,统一抛投到崩岸处。

  满脸大汗的王秀斌告诉记者,在整个长江九江段大堤,该部队有千余名官兵严防死守,并组成9支突击队,沿江岸执行巡查险情,封堵缺口、塌方、渗透,加固堤坝等任务,以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迎接新一轮大洪峰的到来。

  记者了解到,在九江各地,此次洪水虽不像1998年那般迅猛,但九江段各处大堤依然警报不断。不过,在千余名官兵众志成城的努力下,险情或已被排除,或正在得到有效解决。

  7月17日凌晨,彭泽县的芙蓉大堤上有个口子险情严重,一旦决堤,上千亩良田和700多名村民将遭受洪水侵袭。前一天深夜刚从浙江赶到的该部工兵营,火速组织180名官兵组成突击队赶到现场,搬运石料、装填沙袋、堆垒土包,连续作战20多个小时,用3万只装满土石料的编织袋,成功封堵如泉的暗涌,保住了大堤。

  这些天,1998年曾经决口的江洲镇大堤,堤外浊浪拍岸,堤内迷彩一片。该部炮兵团官兵通过打固定木桩、就地取土,迅速处理好一段渗水堤段后,全力清除堤坝上的杂草灌木,以方便观察险情。

  记者走访沿江各地,同样的场景不断在眼前重现:大堤上,官兵干得热火朝天;大堤内,百姓生活一切照常。从广州特地赶回老家九江了解汛情的村民江峰应感慨地说:“记得小时候,每年汛期,村民日夜不得安宁,家家户户都要派人守堤。如今全托部队官兵的福,再大的洪水也不怕了。”

  据部队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九江外,该部还有2000多名官兵分布在南昌、上饶等地,将按各地汛情轻重缓急,科学调配兵力,誓死确保沿江大堤安全。


浙江日报 中国 00005 红军部队来,我们就放心 2010-07-23 nw.D1000FFN_20100723_6-00005 2 2010年07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