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汽车生活

个性车贴: 刹那之间击中你

  汽车,已从纯代步工具向生活化、人文化转变,车贴,正是汽车文化的一个生动体现,是一种个性、态度的表达载体。通过车贴,原本工业化社会批量生产的冰冷汽车,变成了带有个人色彩和情感温度的物品……

  热闹了一个多月的南非世界杯逐渐淡出视野,八猜八中的章鱼保罗成为最受瞩目的明星。如今,“章鱼帝”不仅爬上菜单、成为众多餐馆的热门菜式,而且爬上西班牙球迷的背脊,成为夺目的纹身,更被网友设计成个性车贴,张牙舞爪地爬上车身,效果图刚挂上网,便引来众大虾欣赏、围观……

  个性车贴,就这样紧跟潮流,在刹那间闯入你的视线,击中你。

  从章鱼哥引发的“信章鱼,得永生”,到影射周老虎的“华南虎出没请注意拍摄”;从出自于小沈阳小品的“我都到家了,你还追啊”,到源于网络游戏的“我是出来偷菜的”……开车上路,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众多个性车贴:有的是俱乐部的标识,有的是寓意深刻的文字,有的是幽默风趣的图案……或调侃、或雷人、或启迪,车贴就这样跟着车轮一起流动,随着时间共同更新——

  1

  “我特故我在”背后的商机

  “我特故我在”,是很多车友青睐车贴的理由。

  在杭州一家汽修市场的车饰店内,记者注意到,前来选购车贴的多为年轻的私家车主。店员介绍,购买车贴的主要以两类车为主:一类是追赶时髦的“潮人”,一般开经济型小排量车;另一类是个性较为张扬的车主,喜欢开拉风的越野车。

  在内容上,除了“新手贴”和“警示贴”外,网络流行语和幽默搞笑的车贴都受到追捧。

  也有些人购买车贴是出于实用目的,如爱车不慎局部刮伤,贴个车贴既美观又省事;夏日阳光刺眼,就把条形车贴贴在挡风玻璃上方,以遮挡紫外线;最为常见的是在油箱边贴上“油价又涨了、请加93#”或“93的,来二两”的提醒贴,让人一目了然。

  店员说,最早的车贴是单纯的不干胶车贴,慢慢发展到纸贴、金属薄贴、不锈钢车贴、3D立体贴以及一种介于贴膜和车贴之间的防紫外线贴。根据车贴粘贴的位置,又可分为整车贴、车身小贴、套装对贴、引擎贴、灯眉贴、备胎贴、轮圈贴、前后挡风玻璃贴等等。车贴依据图案、大小和材质的不同,价格从几元到数百元不等。

  记者在淘宝网输入关键字“个性车贴”,搜索结果多达7万多条。有的网店名称就叫“创意设计工作室”,有的则由买家提供“创意”,卖家提供定制服务。有位卖家还宣称,如果买家DIY的车贴标语新颖有趣,他们将免收快递费,以获取“版权”。

  个性车贴的风行,让敏感的汽车商嗅到了商机,纷纷将宣传推广策略转向汽车装饰。可见,以车贴为代表的汽车装饰文化已成为汽车商家借以宣传自身品牌、吸引消费者的新招。

  2

  车贴种类细细看

  我们对车贴的认识是从一句朴实的“新手上路,请多关照!”开始的,到如今,个性车贴已变得丰富多彩:

  示弱换理解——驾驶安全提醒型

  这类车贴大致中规中矩,让人一目了然。

  比如:“新车磨合,请注意!”“爱护新手,人人有责!”“实习,注意保持车距”、“别吻我,我怕羞(修)”等。

  有的表现出谦恭态度,如:“人老手潮,您多包涵!”“技术潮,手艺差,请见谅!”“大龄新司机,请多关照”、 “至尊新手、擅长急刹、随时熄火”、“就是面,正在练”、“我是新手,向您学习”、“刚刚入行,努力学习中”、“您是师傅,随便超!”等等。

  “幽默安全带” ——舒缓情绪型

  行车有点累,车贴来安慰。夸张、风趣的用语,博人一笑的同时,成功缓解“路怒症”。

  由“新手提醒”升级而来的自嘲式车贴,如:“菜鸟起航,路线不定”、“手潮心乱,满脑是汗!”有夸张的则会贴个表情猥琐的“兔斯基”动漫形象,咬着手帕哭得很伤心,旁白:“才上路,让让我吧!”

  如果说“脾气大、车技差”、 “大修缺钱、欢迎追尾!”等个性车贴略带威胁的话,那么,“丑女驾驶,请保持车距”、“BABY IN CAR”(车里有小孩)、“别追了,本人已婚”、“新手龟速,你走先……”、“您看清楚了,就太近了(配视力表)”等,则是让人微笑着接受“安全教育”。

  “我慢,我排量小;你快,你飞过去!”“当你看清楚这行字,你已经离我太近了!” “悟空,你就别追了”、“我另一辆车是法拉利”、“油价太贵,改喝啤酒”,还有奥拓车专用的“长大后俺就是奥迪!”等幽默的表达,使车主在城市拥堵的道路上、相对压抑的环境中保持平和的心境,阳光灿烂地面对堵车烦恼。

  自我表达新平台——流行文化型

  这类车贴有的源自网络流行语,有的深得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真传。

  “你妈喊你别酒后驾车!”“我是出来打酱油的,路过”、“哥开的不是车,是寂寞!”“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不要迷恋姐,姐只是个传说”……让人真切感受到网络用语的渗透力和泛滥。

  无厘头类的,如“广告位招商”、“看,灰机……”、“队长 是我 别开枪”、“晚上吃醋,谁家借点螃蟹?”“做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 “奥特曼”(谐音“哦,特慢”) ……折射出流行文化的风潮。

  开新车不妨走老路——传统文化型

  这类车贴既有传统的大红福字,也有壁虎的可爱形象(取其谐音为“避祸”),暗合了趋吉避凶的传统文化心态。

  其他的如脸谱系列、青花瓷系列等纹样,其灵感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又注入了现代感。

  中国的汽车装饰文化自有其独特的内涵,这个内涵现在正在发展、丰富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车贴的方式表现出来,年轻人更易接受。

  3

  交警叔叔有话说

  车贴是城市里流动着的文化景观,有时也需要适度引导才能真正成为交通文明的“快乐符号”。个别车贴带有不雅语言和符号,或是充满了暴力和挑衅的意味。如“越催越慢,再催刹车”、“内有恶狗请当心”等,让人看了心生反感,也有损车主的形象。

  对车贴,交警部门也有相关提示:具有广告性质的车贴是不允许贴的,幽默、调侃性质的车贴以不影响他人行车为前提。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有相关规定,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不得影响安全驾驶。过于显眼的车贴容易使行车者分散注意力、遮挡视线,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在交警执勤中发现有车贴影响到驾驶员的视线,会责令其对遮挡部分进行处理,严重者会处以罚款。另外,针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在上线检验的时候,安检交警也一律不予上线检验。车主必须将车身恢复到规定范围内,才能通过年检。

  4

  情感催生汽车文化

  有人说,车贴最早产生于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也有人考证,车贴的起源与赛车运动有关。无论如何,始自车贴的汽车装饰文化潮流的兴起,标志着我们的汽车渐渐成为“个性化自我载体”。它为车友提供了表达情感、提供交流的平台,也像是社会文化的管窥镜,让我们从中看出心态,感受流行。

  有位车友说:“我们的汽车虽然不会说话,但爱车之间可以用车贴来沟通、交流……”试想一下,茫茫车海中,贴着“理想很丰满”车贴的你,迎面遇到贴着“现实很骨感”的他,会不会有一种“天王盖地虎”对上“宝塔镇河妖”的感觉?贴着“找美女一起看大灰机”的越野车,在不经意间偶遇号称“车主单身”的小跑车,是不是有可能滋生一份都市里的浪漫?小小车贴,带着你在车流中寻找知音,让人体验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境,更为庸常的生活迎来美好的期待……

  针对车贴这一汽车文化的新宠,浙江工业大学钱国莲教授评价:随着汽车普及,汽车已从纯代步工具向生活化、人文化转变,从而凝聚成内涵丰富、不断更新的汽车文化,个性化的车贴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如今很多年轻人热衷用车贴装饰爱车,使原本工业化社会批量生产的冰冷汽车,变成带有个人色彩和情感温度的物品。对于他们而言,汽车不光是代步工具,还是一种个性、态度的表达载体,真正融入了生活。

  正如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车贴在每个人心中自有不同含义;车友将它视作个性的标签和名片,我的汽车我作主;网友仿佛找到挂在汽车后窗的“微博”,短小,精悍,可更新;众多车商紧追车友需求,纷纷举办汽车装饰赛,借以宣传品牌、扩大影响……学者们也没闲着,文化研究者从中欣赏到灵感乍现的草根幽默和智慧火花;心理学家看到了情感的表达,读出了现代人渴望交流的内心;社会学家管中窥豹,借此解读社会心态,并展望汽车文化将如何演绎出这个时代的无限精彩、怎样无声助推着城市的和谐文明……

  小小车贴,就这样让我们感受汽车文化的冲击,引发更深远的思考和遐想。


浙江日报 汽车生活 00020 个性车贴: 刹那之间击中你 2010-07-23 nw.D1000FFN_20100723_3-00020 2 2010年07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