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翻开一页快乐

浙少社呼吁青少年回归传统阅读

  记者 童桦 通讯员 叶薇 

  

  本报讯 “妈妈老是让我读难懂的经典名著,可我想看网上有趣的故事,该怎么办呀?”

  “那么多平凡小事,为什么在老师的眼中就那么精彩?自己就写不出来呢?”

  暑假前,瑞安万松小学内,著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正在接受孩子们的“拷问”,孩子们大胆地向作家讨教自己学习、阅读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每个作家也都以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只有养成翻阅纸质书籍的习惯,才会明白什么是深阅读,什么是快乐的阅读。

  这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多年来一直推行的作家阅读推广讲座活动一景。2010年上半年,浙少社就已组织沈石溪、汤素兰、张之路等九位儿童文学作家穿行在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开展了173场作家阅读推广讲座,其中我省94场。

  日均一场,这是浙少社多年来推行该计划从未达到过的高频率。舟车劳顿,没有可观的经济回报,但浙少社却乐此不疲。“如果孩子在成长早期就已丧失了纸质阅读的能力,对于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下一代的阅读能力来讲,都是不幸的。” 浙少社副社长郑重的呼吁语重心长,“因此我们要打一场阅读战役,要让孩子们从电视、电脑、网络游戏和多媒体的阅读环境中解放出来,回归到传统的纸质阅读。” 

  诚如郑重所说,我们总能在清晨的公交车上见到一手拉着把手、一手握着手机埋头读网络小说的学生;家中的电视和电脑则是他们的好朋友;就连生日、过年时要的礼物,从他们的嘴中也只能听到一串最新电子产品的名字……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早已离不开手机、电脑和电视机这“三屏”,文字已跳出传统纸张,数字阅读正悄悄降临。生活在如此环境下的孩子更愿意去接受读屏的方式,但带来的却是阅读文化的持续削弱。

  “手机屏幕太小,只能做功能性阅读;电脑上网阅读只是一种浅阅读;阅读器的屏幕虽然大,却无法呈现一本书的书感:即大小、开本、厚度、材质。”在一直关注数字阅读的郑重看来,即使阅读器里储存了1000本书,个人的阅读体验仍旧会因缺少个性化而有缺憾。就如电子版和纸质版的《红楼梦》,同样的内容,想象力的拓展和书本展现的空间会完全不同。对孩子来说,阅读器的存储功能也很容易替代其大脑记忆能力的训练。

  “纸质阅读的文化气韵是孩子潜能开发最基本的方式,捍卫孩子的传统阅读是浙少社的重要使命。”近日,浙少社分别与任溶溶、张之路、沈石溪、汤素兰、周锐、董宏猷及台湾的管家琪、桂文亚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签订了首批重点作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也是近年来出版行业内品牌作家与品牌出版社的首次大规模强强联合。此外,浙少社已与第二批作家达成合作协议,还与孙幼军、金波、杨红樱、伍美珍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签订了重点合作项目。

  取得签约作家的作品首选、首发权,打造品牌作家品牌图书,不仅仅是浙少社的作者资源整合,同时也夯实了广大青少年有好书读的基础。

  连续七年领跑国内少儿市场,浙少社已为青少年读者打造了一系列精彩原创作品, 如任溶溶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张之路的《非常系列》、周锐的《中国兔子德国草》、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品藏书系》以及汤素兰的《笨狼的故事》等,引领着青少年健康阅读的潮流。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翻开一页快乐 2010-07-21 nw.D1000FFN_20100721_3-00009 2 2010年07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