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梦工场

《第一书记》上映

光影记录沈浩一生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手捧着散发油墨香味的图书《沈浩日记》,封面上的这段文字,把人们带回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为之奋斗的那片热土,反映沈浩先进事迹的电影《第一书记》日前正式上映。

  群星演绎沈浩一生

  沈浩2004年2月从安徽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一待就是6年,直到2009年11月6日因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第一线,年仅45岁。

  《第一书记》是首次在大银幕上还原这位百姓爱戴的好党员好干部,影片着重挖掘了沈浩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重现了他最感人的生活细节,力求拍摄出能够真正走进观众内心、触动观众心灵的电影。

  北京人艺的全明星阵容以及超强的幕后团队,也让《第一书记》成为继《建国大业》后又一部群星云集的影片,杨立新、徐帆、宋丹丹、黄宏、蒋雯丽、陈小艺、冯远征、何冰、孙茜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参与演出。

  要拍好《第一书记》很难,影片讲述的是真人真事,沈浩的亲朋好友无疑会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这部电影,所以主演杨立新、徐帆压力很大。

  杨立新在片中要用淮北话出演,为此剧组专门请了语言老师,每场戏的台词都要进行辅导,这对演员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杨立新说:“因为这部电影比较生活化,要表现沈浩6年的生活,但是戏量又有限,所以难度挺大的。而且我在戏中还要说凤阳话,提前读剧本的时候就得把脑子里的普通话扔掉。”

  人艺青年演员孙茜在剧中饰演何冰的妻子。片中的这对小夫妻一开始并不认同沈书记,何冰饰演的村民更是处处刁难,孙茜饰演的妻子则夹杂在自家丈夫和沈书记中间进退不得。但在沈浩的良苦用心下,小两口逐渐体会到了沈书记对小岗村百姓的一颗赤子之心,成为了沈书记最坚定的拥护者。 

  孙茜为了演好片中的安徽媳妇,苦练地方方言,一口地道的安徽口音常常让搭档对手戏的何冰问她:“到底是哪儿的人?”而孙茜的扎实表现,也让导演陈国星一再为她饰演的角色加戏,得以呈现一个如此生动完整的小人物角色。

  再现大情怀大精神

  “沈浩在小岗6年的点点滴滴,体现的是一种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大情怀、大精神。”日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上,影片导演陈国星动情地说,“沈浩是一个普通人,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很近很近,因为他是那样普通,他又离我们很远很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 

  陈国星介绍,在电影《第一书记》创作过程中,摄制组全体演职人员,夜以继日,连续鏖战,甚至春节也没有休息,只用了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采访、剧本创作、剧组筹备、拍摄、后期制作和拷贝制作等所有工作。

  影片的最后以沈浩2007年6月的一篇日记结束。沈浩这样写到:我为小岗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做出了我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只是可怜我的女儿在中考,年逾九旬的母亲会伤痛。没有办法!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

  图书《沈浩日记》的编辑刘英红说,读完了沈浩日记整理后的书稿,一种前所未有的净化、洗礼和升华油然而生,感觉一下子经历了沈浩的心路历程。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沈浩,一个足以让全社会感动的共产党人。  

  电影的上映和图书的出版使沈浩的妻子王晓勤深受感动和鼓舞。她说:“沈浩去世已经半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在脑海中萦绕。虽然没有留下什么物质遗产,但是他为全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激励全家人沿着他的足迹一直走下去。”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表示,安徽省将深入开展“学沈浩、创先进、争优秀”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践行党的宗旨、弘扬沈浩精神,在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中建功立业。

  将英雄还原为常人

  原型人物本身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才能让一部电影感动人。在北京市文联召开的电影《第一书记》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第一书记》改变了过去主旋律电影的模式,将安徽凤阳小岗村原书记沈浩的形象还原成为一个常人,却又体现了他在常态中的高尚。

  “作为‘70后’,我能代表一部分年轻人的心态,而我非常认同《第一书记》。”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郝戎表示,这部影片的侧重点不在于表现沈浩的事迹,而是在表现人和情。“只要是写人、写情,就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同为“70后”的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副教授赵宁宇指出,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表示,《第一书记》是今年上半年最佳传记片,并且已经超越了陈国星导演过去主旋律电影的水准。“现在一些电影的娱乐化已经让我忍无可忍,而我们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总体上还是比较呆板、僵化。在这种背景下,《第一书记》显得太独特了。”中国电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饶曙光认为,就像最后那一场吃年夜饭的戏那样,这个影片有很多伦理片的元素,对于观众是一种伦理情感的释放。“中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其实都是伦理片,它最能打动中国人的人心。”他觉得,《第一书记》对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很有启发意义。

  专家评说《第一书记》

  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第一书记》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昭示——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文化缺少定力,那么这部影片给了我们一份定力;如果说今天的文化还没有明确的定位,那么这部影片给了我们一种定位的启发。我们的文艺作品要想走向世界,那就应该是能够振奋我们民族精神的作品,而不是那些为观赏而观赏的作品,否则只会让别人笑话。 

  索谦(北京市文联副主席):这部影片的创作启示我们,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我们的电影创作和制作乃至我们整个文艺工作,除了给人们提供娱乐和带来经济利益以外,还应该有一些其他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过度娱乐化、泛娱乐化现象日益严重,从而导致越来越忽视文艺作品的思想教育作用,在审美方面也出现了文艺低俗化等问题。我们的文艺工作,理所当然地应当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肩负起更多的担当,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发挥我们更多的作用,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许柏林(中国影协分党组副书记):这部影片对我们如何反映现实题材、如何匡正目前电影普遍焦虑的状况、如何把时代价值观体现出来,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的党从成立到现在,涌现出一系列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代表着时代的价值观,而这部影片所提供的价值观,我以为正是表现了共产党人身上的这种超越性,值得每一个党员去认真思考和学习。 

  翟俊杰(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这部影片不仅有主旋律积极向上的共性,更有真实感人的个性和时代性。当前,我们国家取得了伟大辉煌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普遍浮躁。浮躁的社会现实形成了一种浮躁的电影消费需求,并且形成互动——社会越浮躁,电影生产越浮躁;电影生产越浮躁,越对社会的浮躁推波助澜。娱乐,我觉得是完全需要的。但如果就此标榜娱乐至上,我却是坚决不认可的。因此在当今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觉得电影从意识形态上应该有一种担当,而这部影片恰好生逢其时,为中国的电影艺术抹上了一道亮色。我衷心希望以后能不断推出更多这样的影片,让人们看完后得到一缕阳光,得到一种信心,得到一份力量。电影创作必须认清一条,那就是要有两种旋律,一种是对腐朽的揭露,一种是对先进的讴歌,只有两种旋律交织起来才能奏出最动听的交响乐。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梦工场 00019 光影记录沈浩一生 2010-07-21 nw.D1000FFN_20100721_6-00019 2 2010年07月21日 星期三